知多啲:商場轉型與經濟發展掛鈎

文章日期:2018年09月08日

【明報專訊】商場的出現與市民消費力有關,它可說是二戰後各地因經濟發展而來的產物。港大建築保育學部主任李浩然按建築特徵,把本港商場分成4代(詳見表)。香港首座商場海運大廈(1966年)以郵輪遊客為服務對象,設計上為確保消費意欲,只高4層。到1980年代,隨港人購買力漸增,才出現為本地人而設的商場,當時採用了源自西方的中庭設計理念,商場層數始突破限制,上文提及的建新中心,以服務英軍及本地人為主,擁有小型中庭,可歸類為第2代商場。

對於保育舊式商場的可能,李浩然回應說保育與否,需至少符合其中一項條件,「一是它極能代表該地方,一是它對該社區很重要,居民都想保留它,例如藍屋」。他又強調保育不等於保存「老古董」,「一定要考慮未來用途,改建後要有用,而且不是每個舊建築都需要保育」。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FEATU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