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街」而後快

文章日期:2018年03月11日

【明報專訊】有政協委員建議中國政府在適當時間,促使特區政府刪去有殖民地色彩的街名和地名。此種去殖心態,如井蛙之見。每天路過這些街道,背後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大家何曾停一停,想一想。

英國王室成員

1. 維多利亞女王

皇后大道中,港島第一條馬路,建於1841年至1843年

租庇利街,慶祝女王於1887年登基50周年

域多利道,慶祝女王於1897年登基60周年

2. 維多利亞女王王夫(亞爾拔皇子)

上、下亞厘畢道,亞厘畢里

3. 干諾公爵(女王兒子)

干諾道,干諾公爵1890年來港主持港島填海工程奠基,新填的海旁因他命命

4. 愛德華七世(女王長子)

加冕台,嘉冕道,愛德華七世1910年繼位,為慶祝其嘉冕盛典,港島及九龍各有一條街道因而命名,1926年易名彌敦道,窩打老道以北一段)

5. 佐治五世(英王愛華七世的兒子)

英皇道,佐治五世1910年繼位,1935年,紀念登基25周年

6. 告羅士打公爵

告士打道,英王佐治五世的三子,1929年為慶祝公爵來港,灣仔至銅鑼灣的新海旁因他命名

7. 愛德華八世

太子道(英皇太子道),不愛江山愛美人,令他不能繼承王位,1922年訪港。1923年一條東西橫貫九龍半島的馬路建成,名為宜華徑,一個典雅的名字。1924年再易名,成為今天一條大家很熟悉的街道

8. 瑪嘉烈公主

公主道,何文田的楠道因她1966年訪港而易名

香港總督

砵典乍街、爹核士街、般咸道、文咸東(西)街、寶靈街、寶靈頓道、羅便臣道、樂善美道、麥當勞道、堅尼地道、堅彌地街、軒尼詩道、寶雲道、寶雲徑、盧吉道、德輔道(中、西)、梅道、彌敦道、金文泰道、金督馳馬徑、金夫人徑、貝璐道、司徒拔道、郝德傑道、羅富國徑、麥理浩徑、衛奕信徑

歷任港督中,楊慕琦和彭定康二人沒有任何街道及地方因他們名字命名。前者於1941至1945年成階下囚,後者被罵「千古罪人」,只嘆生不逢時。

商業機構

1. 渣甸洋行

怡和街、渣甸街、勿地臣街、敬誠街、伊榮街、波斯富街、蘭杜街、晏頓街、百德新街、寶其利街、機利臣街

2. 太古洋行

太古城道、太古灣道、芬尼街、基利路、康山道

3. 鐵行輪船公司

鐵行里、修打蘭街

4. 置地

遮打街、吉席街,全因創辦人遮打爵士而命名

5.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

昃臣道,紀念1876至1902年的總司理。1902年5月榮休時,香港眾華商送了一幅題為「秋水伊人」的緞錦作賀禮。今皇后像廣場放置他一尊銅像,可惜錯寫他為1870至1902之總司理

6. 黃埔船塢

黃埔街、機利士北(南)路、戴亞街、曲街

7. 屈臣氏

屈臣道

8. 中華煤氣

屈地街

9. 中華電力

嘉道理道

10. 九廣鐵路

溫思勞街、必嘉街、必嘉圍、獲嘉道

刊憲改名

港督盧吉有鑑港島和九龍有些街道名字重複,易生混淆,遂於1909年刊憲重新把九龍某些街道易名﹕

北京道(原名:遮打街)、漆咸道(原名﹕德輔道)、河內道(原名﹕伊士道)、廣東道(原名﹕麥當奴道)、彌敦道(原名﹕羅便臣道、街市街以南一段)、漢口道(原名﹕花園道)、吳松街(原名﹕堅彌地街)、海防道(原名﹕伊利近道)

這些百年街道,其名字印證香港如煙歲月。何苦為一己私欲,去之而後快!

文//何國標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