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謊機量脈搏呼吸 口裏說謊 身體很誠實

文章日期:2016年08月26日

【明報專訊】立法會選舉進入白熱化階段,選舉論壇劍拔弩張,「你擘大眼講大話」、「唔好再欺騙選民喇」、「你呃人!」……怎樣才知道誰在說謊?

要分辨一個人有沒有說謊,也許不易。有些人撒謊時,肢體動作或臉部表情或會露出端倪,但有些則面不改容,「測謊機」也能騙得過。

我們每天也有機會接觸到謊言,任何人都不想受騙,可是世界上大話精無處不在,到底有何方法能分辨對方講真抑或講假?即使臉部表情找不到答案,細心留意他們所說的「故事」,或能找出破綻。

測謊機如何運作?

當你隱瞞一些事情而說謊時,有否感到心跳加速、身體冒汗?最早出現的測謊機雛形,要追溯至1870年。意大利心理學家Angelo Mosso發現人們在撒謊時,心跳和脈搏跳動次數會增加,其學生於是做了脈搏測量儀。1906年,心理學家James Mackenzie發表了測謊儀的論文,把這個脈搏測量儀命名為Polygraph,也就是現代測謊機的名稱。直至後來,在有「測謊機之父」之稱的心理學家William Marston推動下,測謊機在法庭等領域應用,及後他亦出版了《測謊機測試》一書,解釋測謊機的原理和應用。

撒謊比說真話更「用腦」

傳統的測謊機,記錄和量度血壓、心跳、流汗、呼吸頻率等生理反應,測謊專家藉此判斷受測者有否說謊。

1990年代,美國研發的電腦化聲紋(聲音頻率圖譜)測謊儀,根據受測者聲紋變化,來判斷說話的真確性。2006年美國賓州天普大學發表的腦波測謊技術聲稱最準確,研究的Feroze B. Mohamed教授曾表示:「人在說謊時腦部有14個區塊會被啟動,說實話時腦部只啟動7個區塊。」因為說謊的人,須先回想以往說過的話,才知道怎樣繼續撒謊,比說真話的人更耗腦力。

測謊機也有出錯的時候?

「英美等地會使用測謊機了解疑犯有否講大話,但測試結果不是判罪的唯一參考資料。」陳慶泉說。

測謊機面世多年,歷史上曾有利用測謊機破案的例子,但亦有誤判的個案。1996年,台灣一名女童在軍營內遭性侵死亡,多名士兵及福利站員工接受測謊,結果僅有江國慶一人未通過,同時遺留在現場的廁紙也疑似驗出他的精液,江國慶被鎖定是真兇。據新聞報道指,江國慶在嚴刑逼供下承認了控罪,最後被判處死刑,翌年遭槍決。直至2011年,當年的同袍坦承犯案,江國慶才沉冤得雪。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與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的性醜聞,當年克林頓矢口否認和她之間有性關係,測謊機顯示他沒說謊,直至聯邦調查局驗出萊溫斯基穿的裙子留有其精液,克林頓後來發表電視講話,公開承認與萊溫斯基有不恰當關係。

可見,測謊機並非百分百準確。

控制生理反應 反覆練習騙機器

陳慶泉表示:「直到今時今日,沒有科學研究證實哪一種測謊方法是準確無誤。因每個人撒謊、面對被盤問或掩飾真相時的反應、情緒等生理反應因人而異,難有結論。如果熟悉心理學的人,甚至可控制生理反應,透過不斷練習,將大話當成事實而影響機器判斷。」

那麼,我們能否從一個人的臉部表情或肢體動作,判斷他是否說謊?

陳慶泉解釋﹕「大話有兩種,一種是經過練習,例如丈夫出軌,晚上不回家,預料太太會問個究竟,丈夫回家途中編造故事向太太解釋,這個大話經過腦內練習。另一種是不在預計之內的情况下即席說出,例如丈夫在上班途中約會情人,沒料到遭太太懷疑,面對她的質問時即席講大話。臉部不自在的表情或一些小動作,通常在第二種大話上出現。」

■知多啲

多角度提問 增加準確度

根據The Polygraph and Lie Detection一書,測謊過程需要問不同類型問題,才能獲得相對準確的數據。例如詢問與案件相關或無關的問題(Relevant-Irrelevant Test),「是否知道是誰犯案?」、「今天是否星期五?」比對兩者生理反應。另一種是對照問題測試(Comparison Question Test),詢問與案件有關的問題,以及引起犯案者生理反應的對照問題,以偷竊案作例子,對照問題是「這輩子曾否偷竊」?緊張高點測試(Peak-of-Tension Test)也是其中一類測謊問題,「贓款是$1000,$2000,$3000……」,作賊心虛的騙子會隨着答案接近,生理反應有所增強。

■找出破綻

刻意「放料」更可疑

說謊的人撒謊時要不斷虛構一些細節,令人相信他的說話,腦部負荷較大。陳慶泉表示:「不過,如果那人訓練有素,經常說謊,未必能看得出破綻,這些人面對警察也能直視對方雙眼,從容對答,令對方相信自己的說話。」

‧逃避目光 瞪大雙眼

陳慶泉稱:「他們要構思怎樣解畫,因此難以集中精神望着你的雙眼,如果要他望着你,會令他分心。」美國肢體語言專家Lillian Glass在《我知道你在說謊:4個步驟,讓謊言無所遁形,從此不再被騙!》一書中指出,人說謊的時候,會避免目光接觸,原因是不想看見對方識破謊言時臉上的表情,也就是想「保住面子」,亦有些騙子因為直視對方會讓自己感到膽怯。正因為難以正眼看人是說謊迹象,有些騙子會故意睜大雙眼盯着對方,長時間凝視,讓人感到不自在,但過於做作。

‧藏起雙手 藏起事實

Lillian Glass在書中指出,人在專心說謊時,常把雙手藏起來,放進口袋、身後或桌子下面等。她提醒,手插口袋也有可能只為舒服,解讀時要評估整體情形。但如果在你說話過程中,對方突然把手伸進口袋,剛才的話有可能觸到他不想說的事,這動作象徵自我保護,藏起雙手如藏起事實。

‧身體僵硬

說謊令人緊張,陳慶泉表示:「即席說謊的人,肢體動作顯得較僵硬。」

‧透露多餘細節

陳慶泉認為,想知道一個人有沒有說謊,比較容易觀察的不在面部表情或身體小動作,而是所說的故事內容。他表示:「會否感到對方刻意給你多些資訊,令你相信他的說話,而那些資訊是你不需要知道的?打個譬如,對方談及的場景有一輛車經過,他仔細說出車輛品牌、出產年份等。說謊的人,介意自己的說話不足以令人相信,所以不斷給人資訊,增強說服力。」

■巧妙提問

倒敘法考起騙子

想了解一個人有否說謊,有技巧的主動提問也許是方法。

‧換個婉轉方式

陳慶泉表示:「太太想知道丈夫今日下午身處什麼地方,除了可以直接問丈夫今日下午3時在哪裏?也可用婉轉的方式詢問,譬如『今日下午3時灣仔好像爆水渠,你有沒有見到?』從對方的回答中分析有否說謊。」

‧「請你把事件倒轉說一遍」

陳慶泉解釋:「要對方將事件倒轉說一次,看看有否破綻。若對方編造的故事發展次序由A至M,卻要他從M說回A,可能會出現前言不對後語,或不合邏輯,因為這不是他預先編排的故事次序。例如一宗兇殺案發生,目擊者是受害人的丈夫,他聲稱早上10時外出,凌晨3時才回來,回家後發現太太滿身鮮血躺在地上,所以即時報警。若要調轉次序說一遍,着他說說入屋看到太太滿身鮮血躺在地上之前,到朝早外出後,倒敘說之間的時間在做什麼,看見什麼。」

‧「請你說出當時感覺」

陳慶泉表示:「謊言有多種,若涉及一些情節或過程的謊言,問他事件發生時有何感覺。說謊的人可能不在場,沒有經歷,說不出有什麼感覺,主要提供一些資訊。」

■今期專家:

陳慶泉博士(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犯罪學))

文:李佩雯

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屈曉彤

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生活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