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你送我要,我送你要 不浪費,減消費,共享資源

文章日期:2015年11月22日

【明報專訊】木櫈4張,紅磡交收;Free英國帶回來的手信,薯片2包;大量keyboard,有興趣請隨便拎去。

用不着的東西,送給別人,物盡其用又減少堆填區壓力,臉書不乏這類freecycle群組。

今年六月,再有一個免費物資平台FreeSth面世,與臉書群組不同,FreeSth有app有網頁,物品分門別類,不用追post,也不會限制你加入,「要這件事情普及,應該人人能參與」。

創辦人Alex科大畢業,辭掉工作,暫靠儲蓄為生,全情投入做FreeSth,由學寫app和網頁開始,宣傳和管理平台一腳踢,沒任何收入。

「呢樣正嘢,咪當一個傻佬自己做囉!現在所有事情都一個人做,如果咁都唔work,件事唔會work。」

這個傻佬,其實一點都不傻,相反比別人看得更清,發現消費主義的種種問題,推廣禮物經濟資源共享。

反思消費主義 想為地球做點事

用不着的物品和人交換,甚至免費送贈,總比掉在垃圾桶好,這種做法好處不止於減少垃圾,背後的意義更重要。FreeSth創辦人Alex,科大電子工程系畢業,專長與環保、生態扯不上關係,卻斷言「很想為地球做一點事,反對消費主義,因為現在的經濟模式很不sustainable。我們經常着眼於細微的環保事上,但整個經濟是消費主義導向,可以有幾環保?」

眼前這位大男孩,一股幹勁,辭工、學寫app和網頁、推出FreeSth、宣揚禮物經濟、共享資源概念。雖然到最後,不知有多少人會受到他的行動和想法影響,但至少有些問題,引人深思。

發現城市規劃好錯

Alex創立FreeSth前,在港鐵任職,高學歷加上在大公司任職,是建立事業的好機會,可是因為察覺到消費主義、城市規劃的種種問題,決定辭職,「離職前我負責更新系統信號工作,縮短列車到站時間,其實也難以解決交通問題,要解決問題,應從人口政策開始,以及推動本區就業。我們生活倚賴地鐵,因為城市規劃中,把中環打造成商業區、沙田是住宅區、銅鑼灣旺角是娛樂的地方,我們便依照這些設定去生活。」

一年不用錢 香港可以?

Alex選擇建立免費物資平台,消費主義、金錢制度問題佔很大因素。外國有人一整年不用錢過活,自種糧食,甚至有人十四年來過着以物易物、資源交換的互助生活,但在香港即使生活簡化,不用錢生活也不太可能。「土地問題」不能讓我們自給自足,生活所需也習慣使用錢來解決。然而消金錢和消費模式帶來的隱憂,Alex認為不能不考慮。「金錢或物品價格,成為我們日常生活做決定的一個指標,但價格好多時是因供求而訂定,若只依價格做決定或會帶來很多問題。可能便宜的東西碳排放更高?可能他們沒有適當處理污染而較便宜?也可能因僱用童工或因工作環境差而節省成本?不過,較貴的產品又不一定環保或顧及社會責任,可能純粹牟取暴利而已。」既然沒辦法知道,Alex認為減少消費是最好的選擇,而且用二手東西最好。「做好一個Freecycle平台,就是破壞這個不道德經濟的最好方法。」

禮物經濟Gift Economy

Alex深受愛爾蘭經濟系畢業生Mark Boyle的著作《一整年不用錢》所啟發,作者提倡的禮物經濟(Gift Economy),就像自然界的機制。蚯蚓在泥土中覓食,翻鬆泥土幫助植物根部呼吸;猴子進食後到處走,幫手施肥及播種,我們所需的陽光,空氣和水,大自然亦沒有要求任何交易條件。「Mark認為一個社區應該像大自然般,互相無條件地付出自己的能力、時間、知識及物資,並互相補足。你付出時沒有想過得到收穫,但一段時間後,也可能得到收穫。將身邊用不着的東西轉贈給親友、做義工,扶老人家過馬路都是禮物經濟一種。臉書的『大埔街坊泥鯭』群組,正在做這樣的事,有車的人順道接載居民,這種禮物經濟我覺得是正嘢,所以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推廣」。

辛苦賺錢 卻換來不理想制度

Freecycle背後有moneyless的另類經濟概念,現實中,我們營營役役打工,賺錢才能換來生活,他認為這不是理想的制度,「打個比喻,電腦發明能提高3倍工作效率,那我們上班時間理應是現在的三分之一。現在的經濟模式令我們享受不到科技帶來的好處,電腦帶來的好處只令大老闆、金字塔頂的人受惠。這情况只會愈來愈嚴重,科技發展愈來愈快,例如發展無人駕駛汽車,機械人,這會取締很多人的工作,但現在的制度是沒有工作便沒有收入,沒有收入便難以生存。如果我們可以在社區互取所需,大家不用錢也可生活得到」。目標遙遠,但Alex真心盼望。

想要還是需要?

FreeSth運作數月,會員人數不斷增加,Alex估計人們對Freecycle的需求會愈來愈大,「因為世界只會愈來愈多物品,工業化生產,每樣物品可透過機器倒模出來,除非爛的速度比倒模的快,否則我們身邊的物品只會愈來愈多」。

由於物品是免費,認清想要還是需要很重要,物品留給需要的人,用不着的東西願意送贈出來,是Freecycle能運作的原則。生活簡化,也是減少需要和欲望的方法,「down scale自己的生活,會發覺不用很多東西也生存得到」。

訪問那天,我們需要用電話上網看一些資料,「你的電話能否上網?因我的不能」,Alex問。他又寫app又寫網頁,更要管理臉書,手上的電話是5年前的產物,而且不能上網?!他的電話主要有幾個可offline使用的程式,要上網處理的事留待回到家中才處理,電話對他來說最大的功用,除了通話,就是看時間。「app愈少,電話耗電量愈少,電話可以知道時間,所以不用戴手表,那就不用替手表換電池」。將生活簡化,有好多好處,只在乎自己願不願意。

網站有搜尋、排序和徵求功能,將free出的物品分類,家俬、家居用品、家電、運動用品、結婚物資等都有,方便人們尋找適合物品。此外,每個用戶出的post、曾在哪個post留言想要,別人給他的評語一目了然,確保平台服務真正有需要和有心的人,不被濫用。Android用戶可下載FreeSth app,iOS app正在開發中。

■網站:www.freesth.com

《一整年不用錢》

經濟系畢業生Mark Boyle,發現人類因為迷戀金錢而帶來種種問題,於是大膽做了一次嘗試——一整年不用錢過活。他住在一架拖車裏,自學種食物、以墨魚骨磨成粉刷牙、用蘑菇製作墨水、以鐵罐做爐灶,甚至渡海到愛爾蘭過聖誕。Mark Boyle回歸生活的基本,生活節儉卻滿有樂趣,讓人反思,人是為什麼而活,人生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紀錄片《不花錢過生活》

紀錄片《不花錢過生活》(Living Without Money),主角Heidemarie Schwermer住在城市,14年來不花一毛錢,過着以物易物,資源交換的互助生活,並四處旅行,堅持以「簡單生活」理念挑戰資本主義社會。

www.youtube.com/watch?v=ij5BmD4tU5c

文/李佩雯

圖/李佩雯、網上圖片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