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地圖:給區議員的地圖

文章日期:2015年11月22日

【明報專訊】今期有藝術家羅玉梅的《蒲葵葉秋收地圖》,她由觀察清潔工人的自製工具開始,尋找出清潔工如何在工作環境中另類使用物料的民間智慧。區議員先生,現在不少清潔工懂得利用蒲葵葉自製掃把和改裝圓筒的清潔空樽作掃坑渠的垃圾鏟,因蒲葵葉自製掃把比外判提供竹製掃把輕,市場的垃圾鏟又沒有一個適合圓底的坑渠。

外判的清潔工一直在文明的公園中學習野外求生的技能。這些技能其實可以是一個社區學堂生活應用的課程,生活上學習到的知識比死讀書得來的更有趣,有情景,有連結。一把掃把,是社區中某棵樹的標本,也記下一個勞動者的智慧,期待社區中有清潔工作老師的課程。

【蒲葵】又名扇葉葵,棕櫚科植物。原產於中國東南部、日本南部以及台灣。葉呈掌狀多裂,可以用來製作蒲扇、蓑笠和掃把。

掃把基地

一天偶爾經過將軍澳新都城通往寶林的天橋下的花槽,看到一大束整齊地堆疊着的蒲葵葉,花槽旁邊有兩架外判清潔工人的手推車。因為花槽的高度與天橋的遮擋作用,蒲葵葉安然地放置着而不沾濕。這情景讓我想起在昆明的翠湖公園,清潔工人的掃把是用翠湖岸邊的柳枝做的。台灣人也用海棗樹做掃把。這裏想必是清潔工人自製掃把的藏葉基地。

勞動者

翻查資料發現,食環署自1992年開始便將掃街工作外判。按價低者得的原則,清潔工人的待遇得不到保障,社會繼而出現「七蚊一個鐘」、「十元一條街」、「判上判」等令人齒冷的事件,而這正正是外判霸權底下層層剝削的不公義政策。

2008年食環署曾因為供應商問題而拖欠掃街工人掃把半年。原本是政府的失責,工人為保生計卻貼錢自費購買掃把,亦有工人採摘蒲葵葉自製掃把去維持日常的工作。

取於自然用於自然

踏進十一月份,景林至寶林一帶的蒲葵樹開始變黃枯乾,下垂的葉子比平日更容易取得。這一張地圖,我以未熟丶半熟丶全熟來標示蒲葵葉枯乾的程度。並附上蒲葵掃把製作示範,讓久居城市的市民以掃把創作和掃街去體驗取於自然用於自然,循環不息的自然法則;從社區培育公民意識,向不敢觸碰將土地囤積居奇的權貴,卻動不動打郊野公園主意的政府說不。

策劃:程展緯

創作:羅玉梅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