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網世代﹕智能機場 香港慢一拍 香港要upgrade(七):機場篇

文章日期:2015年07月19日

【明報專訊】香港機場的網頁裏,有一個欄目叫做「獎項及讚譽」,二○一五年有一項殊榮﹕航空貨運卓越獎的亞洲鑽石獎。

香港國際機場,一直傲視同儕,科技領先全球,○五年引入的行李寄艙系統在當年是一哥。

不過,再翻看往年的成績,自兩三年前起,機場獲得的國際肯定好像愈來愈少——二○一一年,殊榮多達十二個,那亦是香港機場連續五年獲國際機場協會評為全球最佳機場的最後一年。

港排名跌出三甲

韓國急起直追

國際機場協會(Airports Council International,ACI)每年在超過二百五十個機場做調查,訪問超過六億旅客,最新公布的排名,香港連續三年在「大型機場」的類別跌出三甲,今年排第五,輸給仁川、新加坡、北京、上海。而在另一個航空權威組織Skytrax,排名也只有第四,表現最佳的項目,是機場膳食,勇奪全球第一。

評分報告如是說﹕「機場只作為離境和抵埗場所的時代,已經遠去。」現今乘客對機場的期望已不再只是在機場有飛機搭而已,要評選最佳機場,Skytrax用上三十九個指標,當中涵蓋登機、安檢、設施、餐飲等。香港零售科技商會、理大專業進修學院講師梁偉峯說,現在全球機場趨勢,都大力投資發展資訊科技,改善旅客在機場的體驗。ACI在二○一二年做了一個關於機場科技趨勢的研究,發現全球超過一半機場預留資金投資科技,當中近九成是為了改善乘客體驗。

機師指人手硬件配套不足

香港機場的科技應用水平,其實並不差,二○○五年引入的行李處理系統RFID,至今仍然是全球領先的技術,外國雖有不少機場都研究引入,但現今只有數個機場能落實應用。可是,國際排名每况愈下,可以想像,香港機場放慢腳步停滯不前的同時,競爭對手則在急起直追,這幾年都已追過頭了。「其實算是很先進的了,但要說有不足的話,的確也有不少。你有沒有發現,以往一落機,走到行李認領的輸送帶前,行李都同時到達了,現在時間等多了不在話下,廣播常解釋說行李延遲是系統有故障。」經常到訪世界各地的民航機師譚文豪認為,其實人手、硬件配套不足問題更大,「怎可能有咁多故障?」真有其事的話,這個系統就真的是太落後形勢了。

仁川機場 買票到登機智能化

除了行李處理效率可以用科技改善,國際上其他機場還在不少旅客體驗上下工夫。連續三年踢走香港、稱霸全球成為最佳機場的韓國仁川機場,就大力發展「智能機場」(u-Airport),認為這是仁川機場的未來。整個概念,由旅客買機票一刻開始,智能登機、智能入境通道如引入「手機護照」、在手機程式提供機場內登機的路線指引等,最後還可以在手機程式引入首爾的資料庫,旅客抵埗後可在同一程式找到在首爾所需的資訊,如酒店預約、公共交通、租車、地圖等。在這方面,香港機場在前年終於推出「我的航班」手機程式,比澳門機場還要遲了一步。

行李處理系統RFID

全球領先

辦理登機手續後,把行李寄艙時,航空公司職員一般會先列印一張行李標籤,繫在行李上,行李送上輸送帶後,是怎樣送到飛機上呢?

無線電波傳送資料到晶片

以往,行李標籤上的是條碼(barcode),行李在輸送的過程中,會在經過的檢查點被辨別,根據barcode上的航班資料,指示輸送帶把行李運到正確的飛機。不過,barcode的準確度只有八成,行李送錯地方常有聽聞,「有時因為行李形狀大小不一,機器未必讀到barcode,就有出錯風險」。香港貨品編碼協會總工程師及首席顧問孫國江說,香港機場二○○五年引入的RFID技術,把準確度提升至百分之九十七,水平相當高。根據機場管理局的資料,RFID是一種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以無線電波將行李資料如物主、航班資料寫入電子標籤裏的晶片,可讀取距離比barcode更遠。

「這種技術,其實已有五十年歷史,只是用在機場行李處理上則是近年才有的事。」孫國江解釋,要機場更換使用這種系統,並不容易,「幾年前,倫敦希斯路機場五號客運大樓,邀請香港機場協助研究,但最後發現不大可行,因為要用RFID的話,不能只做五號客運大樓,其餘四個都要更換,否則旅客要轉機的話,當行李要轉移至另一大樓,系統上根本銜接不到」。

智能泊位燈號

試完即棄

除了作為旅客會使用機場,對客運大樓的服務有所要求,長年四處飛的民航機師,還常用到停機坪的設施,說香港機場其實算很先進,不過不足還是有的。

二 ○○一年,機管局曾試驗一種俗稱「follow-the-green」的A-SMGCS燈號系統,這系統在跑道使用。譚文豪解釋,一般飛機降落後,空管人員會與機師通話,指示機師在跑道轉左抑或轉右,讓飛機滑行到正確的登機閘口。而新的系統,則代替傳統通話形式,機師只要沿着跑道上的綠燈,就可以駛到登機閘口。「機管局雖然花了錢引入,不過試行後,說不可行,就一直沒再用過這燈號系統了。既然錢都花了,為什麼要浪費呢?」

安裝「地面冷氣」減燃油

另外,現在飛機停泊在停機坪時,為了減少燃油更環保,機場在地下安裝了由本地電網供應的「地面冷氣供應系統」,鼓勵飛機除了關掉引擎,也關掉位於機尾、充當輔助動力系統的小型噴射引擎(APU,Auxiliary Power Unit),維持機內空調。「APU的碳排放量,比地面供電系統高九倍。不過,地面系統的馬力卻不大,大熱天時,在乘客登機前,機師還是要提早使用APU」。

未來機場 五大特徵

外國一個關注航空資訊科技發展的組織Future Travel Experience(FTE),在二○一三年舉行國際業界會議後,歸納出未來機場的十大特徵,這裏節錄其中五個﹕

1. 毋須再排隊

行李寄艙可以在巿區處理;出入境通道自動化,等候時間愈來愈少

2. 手機追蹤行李

行李標籤帶有追蹤晶片,乘客可以利用手機隨時追蹤;行李定位更快,乘客在起飛前不出現,減少因要卸下行李而導致的航班延遲

3. 一個App走天涯

全球近九成機場計劃開發手機程式,將來一個app就能處理每一次旅程的需要,由訂機票、網上登機,到追蹤行李、手機護照,甚至還可以幫助在目的地找公共汽車、酒店

4. 提示個人化

機場的路牌指示、航機狀况顯示板,以後的作用更小,往後買機票後,所有提示都個人化,傳送至乘客手機

5. 機場不再重要

機場本來提供的服務,擴至巿區,例如在機場巴士站設置自助登機、列印登機證、行李標籤、行李寄艙……

外國案例

手機護照

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發展全球第一套入境時用的「手機護照」程式。現在,航機着陸後,乘客都需要提交一張入境表格,填上個人資料、護照號碼、海關申報表等,然後在入境檢查護照時,一併把表格遞交當地入境處。「手機護照」,讓入境旅客抵埗後就能用手機遞交入境資料和海關申報表,提前報關,入境時間更短。

下載程式後,先填入個人資料、護照號碼等創建個人檔案;往後,每次入境,旅客只需再填寫抵達航班、附上自拍照、回答海關申報等問題,提交後會收到一個二維碼。憑護照和二維碼,旅客可以到專設的櫃台排隊,加快入境。

憑臉過關

倫敦希斯路機場和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開始測試「生物辨識護照」閘門,利用臉部辨識技術,讓旅客憑臉過關;日本成田機場在二○一二年也再次推行臉部辨識系統,只要把護照放進機關,再接受影機辨識臉部特徵,每人平均用十五秒就能通關,這比傳統出入境方式快一倍。除了出入境,倫敦蓋威克機場也用臉部辨識技術,把旅客等候安檢的時間壓縮在五分鐘內。

行李追蹤

日本航空公司全日空,在旅客踏進機場辦理登機後,就派發一人一部小型平板電腦,旅客可以追蹤自己的行李位置、在機場裏定位搜尋自己的登機路線,平板還會實時傳送信息,通知旅客何時要登機。這個行李追蹤系統,不但可以準確把行李運送至正確航機,在需要時,如旅客沒準時登機要緊急卸下行李,系統也可以輕易為行李定位,省減因此而造成的航班延遲。

文/ 陳嘉文

圖/ 資料圖片、香港國際機場提供、網上圖片

編輯/ 洪慧冰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