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賢心事:災難•創傷

文章日期:2022年08月01日

【明報專訊】災難是傷痛的。但不幸的是,在我們的一生裏,直接或間接地都需要面對災難。

相信在過去幾天,香港人面對演唱會發生嚴重意外,或多或少都感到震驚、傷心、難過和憤怒。牽涉人為因素的災難比起天災更容易勾起這些情緒,因為我們都會想:「意外能避免嗎」、「為什麼會這樣」。

愈熟悉愈感同身受

大家對意外中受傷的偶像愈熟悉、愈有親切感,便愈感同身受,在事件中感到受傷害。我們對偶像都帶着不同程度的愛,當心愛的人受到傷害,那種痛既深刻亦持久。偶像在事件中若嚴重受傷或有後遺症,整體社會的傷痛亦必定延長。

在社交平台上瘋傳的意外畫面,使意外直接呈現眼前、歷歷在目。即使我們完全不認識傷者,這些畫面亦足以激起我們的恐懼和惻隱之心。恐懼源於在一個熟悉的地方,竟然會發生意想不到的意外。這種惶恐感覺會使我們擔心自己和身邊人的安全。看見傷者受傷倒地的畫面,那種無助、無能為力感覺實在叫人沮喪。

災難後有不安情緒十分常見。我們可能會感到恐懼與焦慮,周遭事物都很容易令我們聯想到災難而陷入這些情緒;也可能會感到絕望和空虛,變得焦躁、憤怒、悲傷,對生活失去動力和興趣。

災難發生後,每個人面對傷痛的反應都不一樣,有些人會覺得情緒變得灰暗,會無緣無故地哭,感到緊張和焦慮,影響食慾,甚至失眠。也有人想要避開一切會令他們觸景傷情的人和事,嘗試沉醉其他事物去麻醉自己,甚至想以酒精或藥物令自己暫時忘記傷痛。

災難的傷痛可導致我們不能集中、容易分心、影響記憶力、無法做決定、腦海不斷重複災難畫面、做重複的噩夢、衝擊我們原本的世界觀或信仰。

這些情緒在災難後頭幾天十分常見。如果這些徵狀慢慢好轉,不太影響日常生活,我們可以給自己一點時間慢慢復元。但如果徵狀持續1個月或以上,便可能是患上創傷後壓力症。

創傷後壓力症的症狀主要包括:

1. 腦海裏不斷出現關於意外的畫面

腦海裏不由自主地出現意外的畫面,感受親歷其境的感覺,做關於意外的噩夢,當接觸到關於意外的資訊時非常不安

2. 逃避接觸關於意外的資訊和場景

因為太痛苦,患者會避開關於意外的資訊和場景,以避免勾起與意外相關的情緒。患者可能會不願意談及意外,或不願意到意外相關的地方

3. 負面情緒

絕望、無助、悲傷、失去動力、感到麻木、不能感受到快樂、對自己和世界感到失望。這些症狀和災難發生後頭幾天出現的情緒狀態相似,但更持續和對生活整體的影響更深更廣,甚至影響與其他人建立關係,對世界失去信心

4. 身體和情緒反應

患者會容易擔心意外發生、容易被「嚇到彈起」,出現失眠、難以集中和容易暴躁等情緒變化,甚至出現自殘行為

共同面對

災難發生後,整個社會也面對惶恐與不安。我們可以多跟身邊人表達自己的感覺,從共鳴中找到支持,把感覺說出來有助情緒轉化。

焦慮的情緒會使我們不由自主地查看與意外相關的信息,過程中反而使我們更焦慮。我們可以多觀察自己的情緒,容讓情緒存在,亦要提醒自己不要無止境地重複回看相關資訊。

我們可以把注意力放到能夠令自己放鬆的事情上。但要注意避免過度工作或沉醉在某一事情來逃避情緒,凡事適可而止。避免使用酒精或濫用藥物來處理情緒,因為長遠來說反而會有反效果。

注意身體狀况,保持運動、維持適量和健康的飲食、作息定時,也有助情緒健康。保持自己的生活規律,規律往往能給人一種安定和可控的感覺。

當然,如果最後能調查出意外的原因,和找出避免的方法,大家會覺得在這次不幸的意外中能有一點改進的空間,減少下一次不幸的風險,心靈上也會有一點安慰。

最後,希望受傷的舞者能夠渡過難關。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健康]

相關字詞﹕精神科 情緒問題 焦慮 創傷後壓力症 阿Mo Mirror演唱會 醫賢心事 每日明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