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海洋:吃1隻青口 或吞14顆微塑膠

文章日期:2022年06月13日

【明報專訊】微塑膠早已入侵我們日常生活,除了磨砂產品之外,牙膏、洗髮水、沐浴露、潔面乳,甚至唇膏、粉底、精華、面霜等都可能含有微塑膠。

香港理工大學未來食品研究院和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方家熙,以及香港城市大學環境毒理學及化學講座教授、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梁美儀均表示,大量微塑膠流入海洋,對海洋生態及人類帶來一定影響。

方家熙表示,理大團隊曾在世界各地作微塑膠研究,發現遠至青藏高原的湖水、北極圈深海海洋生物,近至香港魚類及貝類動物體內、污水排放口等,均發現微塑膠存在。它們流入海洋被各動物誤食後會進入食物鏈,經過生物累積、生物放大作用,其含量在食物鏈中會不斷滾存。

方解釋,濾食性動物如青口等藉過濾水中微粒來進食,塑膠在其體內積聚,而體積較大的生物如魚類進食這類動物,餘此類推,微塑膠最終進入人體。

梁美儀指,外國有研究發現微塑膠進入海洋生物體內,可影響其消化系統及繁殖;方家熙補充,微塑膠積存可減低海洋動物的食慾,影響能量吸收,而形狀不規則的微塑膠更會破壞海洋生物如魚類的腸胃,引致發炎甚至死亡。

港人「食膠」含量屬世界前列

微塑膠進入人體積存,對健康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理大團隊化驗香港水域的青口,顯示每隻青口最高含14顆微塑膠;團隊配合食物環境衛生署早年做的全港食物消費量調查結果推算,發現港人從進食貝類動物中,每年每人最多可吸入超過10,000顆微塑膠,數字對比世界各地相關研究,屬較高水平。而且,微塑膠進入體內的途徑不止一種,例如新鮮蔬果、海鹽、食水等,理大早前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合作研究,從人體糞便推算腸胃中的微塑膠含量,發現數字於全球亦屬較高水平。

塑化劑或致不育、男性性器官縮小

方家熙引述其他學者於南京做的新研究指,人體腸胃內微塑膠含量與炎症性腸病的嚴重程度成正比,惟背後原因仍有待查明。目前學界有關微塑膠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為數不多。

梁美儀表示,雖然微塑膠相關研究不多,但有不少研究指出塑化劑進入人體後會對健康帶來傷害。他引述外國研究指,塑化劑可影響人體荷爾蒙,有可能導致不育、男性性器官縮小、女性經期提早,甚或提高肥胖風險;而不少微塑膠含塑化劑成分,故可能對人體造成類似傷害。

[健康]

相關字詞﹕ 海洋污染 青口 磨砂 不育 塑化劑 微塑膠 每日明報-副刊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