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多啲:大數據+AI 減醫生「睇漏眼」

文章日期:2022年05月16日

【明報專訊】今時今日走入診症室,醫生診症不只靠聽筒和你的檢驗報告;隨科技發展,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已加入組成最強的醫療「團隊」!

補人類分析不足 數據更全面

「以前醫生用紙本紀錄,現在全部都已電子化。有如此豐富的數據,可以好好運用,了解不同因素怎樣影響每一種病。」香港大學護理學院及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徐詩鈴運用港島西聯網30萬病人醫療數據,經電腦分析,找出逾百種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部分可能過去忽略了,或未知其重要程度,大數據可補足人類分析數據上的不足,「如果不是看這麼多數據,本身都不知道原來有這樣的現象」,自身患糖尿病和家族有糖尿病史的影響,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她又舉例指,新藥、新疫苗推出市場前要做臨牀測試,最多只有幾百至幾萬人參與,數量始終有限。但早前港大透過大數據分析100萬人打疫苗的安全度,比對接種疫苗後出現不良事件的比例,發現注射疫苗後出現心肌炎的絕對風險很低。借助大數據,更全面、更有代表力的數據,幫助大眾明白新藥、新疫苗是否安全。

AI偵測「糖尿上眼」 更快更準

另外,當大數據配合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更準確診斷病人的病情,減少醫生「睇漏眼」。例如俗稱「糖尿上眼」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近年愈來愈普遍,嚴重可致失明,但病發初期往往不容易發現異樣。徐詩鈴說,英國有大學研發以人工智能方式偵測「糖尿上眼」,訓練機器分析上百萬張視網膜影像,當病人照眼球影像時,機器可透過比對和分析不同的影像,比起醫護人員以肉眼診斷,更快、更精準地找出糖尿上眼的徵兆,及早介入治療。

[健康]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副刊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