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治療:年長司機駕駛評估 防道路意外

文章日期:2021年12月13日

【明報專訊】隨人口老化,道路上年長司機愈來愈普遍,當中不少是職業司機。不少國家或地區均制訂醫學標準及措施,要求年長駕駛人士,特別是職業司機(如巴士及的士司機)通過健康檢測。香港有26萬名年滿70歲或以上的駕駛執照持有人,年長駕駛者特別是職業司機,其健康狀况及駕駛能力可否應付多變的路面情况,值得關注。

香港26萬司機年滿70

根據香港警務處的道路交通意外數據,2021年首10個月發生了14,268宗道路交通意外,當中有82宗致命意外及1443宗嚴重意外。調查交通意外成因時,有關部門往往從路面情况及交通設施入手,希望有助於規劃及改善道路措施,例如找出交通黑點。此外,調查意外成因也會從駕駛者入手,包括審視司機駕駛態度、駕駛技能和身心健康狀况,如是否疲勞駕駛、醉駕或藥駕等。

不少國家或地區要求年長駕駛人士,特別是職業司機通過健康檢測;例如新加坡自2006年開始,要求的士司機於70、73及74歲時通過醫學評估及路面駕駛能力測試,確保身體狀况仍然適宜駕駛。

在香港,根據《道路交通(駕駛執照)規例》,達到法定年齡要求的駕駛執照持有人須接受體格評估,近年這類人士數目上升。直到2020年,香港有26萬名年滿70歲或以上的駕駛執照持有人,比2018年增加44%。因此,年長駕駛者特別是職業司機,其健康狀况及安全駕駛能力值得關注。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早前通過不同量度方法,以及監控注意力、生理及大腦活動的設備,例如腦電圖測量儀和眼球追蹤器等,研究生理資訊與駕車表現的關係。腦電圖測量儀幫助觀察特定腦區特定波段的腦波變化與駕駛表現的關係,以及腦區間與警覺度改變的關聯。隨着駕駛者反應時間由快到慢,從低疲勞度到高疲勞度,額葉腦區的連結減弱,後腦區的連結增加,我們可以計算不同疲勞狀態下駕駛者腦波轉置及特定連結的指標。

腦電圖+眼球追蹤 測警覺力

此外,通過眼球追蹤器,可以量化駕駛者觀看道路上危害事件時的眼動數據,包括對危害事件注視次數、注視持續時間及道路場景在事件發生時的熱區圖,從而得知駕駛者在觀看道路時,最經常觀看的區域是哪裏,不常觀看的區域又是哪裏,並以此來分辨駕駛者對道路危害事件的察覺能力。

評估分「路前」「路面駕駛」兩部分

學系通過與相關機構及專業團體(如醫院管理局社區復康中心及香港職業治療學會)合作,制定出駕駛者能力評估及復康項目,目的是為年長職業司機、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因意外或疾病影響身體功能的人士,提供駕駛能力評估及復康服務,從而幫助這些駕駛者繼續在路上安全駕駛。由已受訓的職業治療師做的駕駛者能力評估,主要分為路前測試(off-road)及路面駕駛測試(on-road)兩部分。模擬駕駛是路前測試的主要項目,雖然是機械操作,但包含評估駕駛者身體狀况、心理質素、冒險行為、思考判斷、認知及危險感知能力等。交通事故是造成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過去幾年,逐漸攀升的車禍數字確實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希望透過科研幫助駕駛者提升駕駛能力,為「路上零意外」的願景邁進一步。

文:鄭樹基(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及副系主任)

相關字詞﹕安全駕駛 職業司機 駕駛評估 職業治療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