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燥密密挖 鼻哥激到「爆血管」 老幼高危 保濕按穴「鼻」免流血

文章日期:2021年12月13日

【明報專訊】鼻中隔黏膜相當脆弱及敏感,冬日乾燥,鼻腔膜不夠濕潤,增加膜撕裂風險;再遇上感冒或鼻敏感,頻頻擤鼻涕、揉鼻子,令鼻腔微絲血管爆裂,容易引致流鼻血。小朋友鼻黏膜薄,長者血管脆弱,更是高危一族。

在這風高物燥的冬季,如何「鼻」免出血?

流鼻血有兩大種類,分別是前鼻道出血及後鼻道出血。鼻中隔黏膜下方「利特氏血管叢帶」(Little's area),是鼻腔兩大血管動脈系統(內頸動脈和外頸動脈)匯流之處,所以該處血管猶如網狀,分佈得相當細密,既脆弱又敏感,容易破裂,造成前鼻道出血,血往前滴,這亦是常見的流鼻血種類。後鼻道出血情况較少見,指鼻腔後部出血,流鼻血時口鼻會同時滲出血液。

孩童鼻膜薄 「手多多」挖出血

其實鼻腔在任何時間也可以發生「血光之災」,但秋冬發生次數較多。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劉偉業表示,因為這個季節容易有鼻敏感、感冒,經常用紙巾擦鼻,增加鼻腔黏膜撕裂風險,令微絲血管爆裂,較易引致流鼻血;再加上冬天寒涼乾燥,如果鼻腔不夠濕潤,也易令鼻腔黏膜撕裂及微絲血管爆裂,引致流鼻血。

任何人也有流鼻血風險,但以小朋友及老人家特別高危。劉偉業解釋,鼻腔內的「利特氏血管叢帶」,由於小朋友鼻腔黏膜並未完全生厚,而且他們一般較多不良習慣動作,如挖鼻子、揉鼻子等,如果鼻子狀態健康,應沒甚大問題。但遇上天氣乾燥,加上他們免疫力較弱,較容易患上感冒、鼻敏感等,特別脆弱的鼻腔黏膜,經不起手多多的「襲擊」,容易出現皮破血流的畫面。

長者患心血管病 服藥阻凝血

老人家之所以高危,成因有別於小朋友。劉指出,不少長者患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令血管變得較為脆弱;加上他們長期服用藥物,對早已脆弱的血管造成更多「傷害」。例如患有心房纖顫這種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的長者,需要長期服食俗稱薄血丸的抗凝血劑,透過藥物阻止身體產生凝血因子,預防中風及其他併發;但與此同時,正因藥物阻礙了凝血功能,所以較容易出血,當中包括流鼻血。阿士匹靈是一種用於預防心腦血管阻塞的常見藥物,長期服用,因抑制血小板凝聚的過程,增加某些部分出血的風險,如流鼻血。

文:黎芸迪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穴位 急救 乾燥 流鼻血 每日明報-健康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