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濕證謬誤 混淆內外濕 「薏米」愈食愈衰

文章日期:2021年08月30日

【明報專訊】看中醫時,被告知「身體濕重」,醫師告誡要少吹冷氣及少吃寒涼生冷食物。聽到濕重,很多人便會以利尿的「薏米」來祛濕,但誤用利尿藥,可能因過度利尿而損傷正氣,令濕證變得反覆。

一般人對「濕」的具體意思、原因及影響,以及如何祛濕、防濕似乎不甚了解。在沒有弄清楚濕證發病機理,沒有依循濕證的來龍去脈對證下藥,療效大打折扣。

外濕:由外侵襲 內濕:自內而生

「濕」是自然界「六氣」之一,有黏滯、重濁的特性。濕性趨下,在陰陽屬性中為陰。如果濕性影響身體功能而引起不適或疾病,六氣中的濕便成為「六淫」中的「濕邪」。根據中醫理論,濕邪有外濕、內濕之分。受環境、飲食等外在因素影響,如天氣潮濕、下雨、久處陰暗低地,或過量進食油膩、甘甜食物,濕邪由外侵襲體內者,是謂外濕;而由於脾胃運化飲食和水液的能力欠佳,陽氣不足,即使飲食、起居作息正常,亦會因脾胃運化不力以致「濕自內生」,是謂內濕。

外濕侵犯筋骨關節 浮腫昏沉

感受外濕者,外界環境之濕多從體表而入內,常侵犯筋骨關節,或停聚於體表經絡,臨牀上患者可出現身體重墜、浮腫,整個人昏昏沉沉、易倦乏力、肌肉痠痛、關節腫脹活動不利等。外濕蒙蔽清竅,可引起頭重、頭脹如裹、眼矇等。

外濕除了由環境因素導致,也可受飲食不慎影響。過量進食肥甘厚味等性質濕熱難消化的食物,或生冷寒濕的食物,能直接刺激脾胃。濕犯脾胃,臨牀上患者會出現胃口欠佳、口黏不爽、脘痞腹脹、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正如《黃帝內經》說:「濕勝則濡瀉。」

脾胃虛弱 運化失調致濕阻

至於內濕的形成,本身與環境、飲食因素無關,是由於脾胃氣虛或陽虛,導致包括消化、吸收、代謝、排泄的運化功能減弱,以致即使飲食正常,脾胃仍不能妥善運化食物和水液,導致濕阻。在脾胃功能欠佳的基礎上,如果再加上飲食不慎或周遭環境刺激,身體受脾虛內濕加上飲食、環境外濕兩面夾攻,影響將會更大。脾胃氣虛或陽虛的成因,一方面由於先天體質稟賦因素,另一方面是由於後天養生不慎,如長期嗜食生冷、缺乏運動、濫用苦寒藥物等,日積月累削弱脾胃功能,形成脾氣虛或脾陽虛的失調。脾虛者的常見臨牀表現為面色蒼白、身體浮腫、怕冷、體力不支、食少腹脹、口淡、大便稀爛,望舌時可見舌體腫脹胖大,甚則舌邊滿佈齒印。

受外在環境影響,濕邪停留在體表或經絡筋骨者,適宜用發散的方法驅逐濕邪。通過促進身體機能運作,提升新陳代謝,使身體處於活躍狀態(過程中或見身熱、出汗),令濕邪逸於肌表而排出體外。常用有發散、驅濕作用的中藥包括羌活、獨活、威靈仙、秦艽,它們的藥性普遍有辛散的特點。

濕濁困脾,適宜用芳香化濕的方法祛邪除濕辟穢,常用藥包括蒼朮、藿香、佩蘭,通過其芳香燥烈之性,達到燥濕、和中的作用。若水濕停聚,出現身體浮腫、下半身重墜、小便不暢順、女士白帶增多等,適宜用利尿的方法利水滲濕,通過增加小便量而把水濕排出體外,常用藥如茯苓、澤瀉、薏苡仁等。

誤用利尿藥物 濕證反覆

不同種類的祛濕藥,祛濕具體原理有別,要因應感受濕邪的途徑、病位、臨牀病徵而施用。臨牀常見的其中一個祛濕謬誤,是誤用利尿藥物(如坊間稱作「薏米」的薏苡仁)。對需要採用發散、健脾燥濕的方式祛濕的人,誤用利尿可能只見小便量突然增多,但無助緩解消化不良、筋骨痠痛等不適;反有可能因過度利尿損傷正氣,更易令濕證反覆。唯有妥善辨證,釐清濕證的病機,才可對證下藥,提高療效。

對於因脾胃氣虛或陽虛而出現「內濕」的人,治療重點為「固本」,即透過健脾、益氣、溫陽扶正,再輔以祛濕藥物。常用的補益藥物包括黨參、黃芪、淮山、扁豆,通過甘溫健脾,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虛濕困的失調。另一個常見的祛濕謬誤,是內濕患者只關注使用祛濕藥,而沒有考慮健脾扶正,容易出現「治標不治本」的問題。

■湯水推介

「長夏」無胃口 健脾湯水解暑濕

避淋雨少歎冷氣 忌久坐久臥

要防止身體感受濕邪,中醫認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平時要盡量避免淋雨、冒濕,少歎冷氣,少吃肥膩、甘甜、多油及寒涼生冷的食物,沐浴後要及時把身體及頭髮弄乾。對於經常身處陰暗、潮濕環境者,宜透過多運動保持身體機能活躍,提升新陳代謝,有助驅散水濕。缺乏運動,甚至久坐久臥者,因氣虛及濕阻,很容易「愈坐愈累」,也會妨礙胃口及消化。

在8、9月的日子,雖然已經過了「立秋」,但天氣仍然悶熱潮濕,甚至不時出現暴風雨或颱風,以中醫見解似乎較像暑濕偏盛的「長夏」階段。踏入長夏,容易因炎熱夾雜潮濕而出現食慾不振、胃氣脹、惡心、泄瀉等脾胃失調、脾虛濕阻的徵狀。這個時期的養生重點,應着重健脾及化解暑濕,慎用滋陰潤燥。湯水食療方面的材料可選用有健脾祛濕功效的扁豆、茯苓、赤小豆,配合有益氣扶正作用的淮山、黨參、五指毛桃,祛邪與扶正兼顧。

五指毛桃淮山扁豆瘦肉湯

材料:五指毛桃45克、淮山30克、扁豆30克、荷葉1塊、茯苓15克、陳皮6克、瘦肉適量

製法:先將瘦肉切開、洗淨、汆水,荷葉洗淨撕開小塊,其餘材料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2小時,調味後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消暑祛濕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王翠麗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 health.mingpao.com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外濕 內濕 利尿劑 食慾不振 醫食因緣 祛濕 中醫食療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