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率可提升至60% 免疫標靶夾攻晚期腎癌

文章日期:2021年08月30日

【明報專訊】香港人較少認識腎癌。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近年來腎癌個案數字上升,新症由2009年505宗,增至2018年的近800宗,升幅逾50%,不容忽視。

以往晚期腎癌治療選擇較少,治療效果不理想。直至近年免疫治療在腎癌治療大行其道,雙免疫治療或免疫治療加標靶藥的混合治療,已為一線治療大趨勢。

男性居多 逾90% 45歲起確診

腎癌患者以男性居多,任何年齡均有中招風險,但以長者發病風險較高,逾90%新症均於45歲或以上時確診。

腎臟是泌尿系統中的主要器官,位於後腰脊椎的左右兩側。它主要功能是製造尿液,排出身體多餘水分、廢物及有毒物質。另外,腎臟具備內分泌功能,幫助控制血壓及製造紅血球等。常聽到的腎衰竭,就是指腎臟失去機能,需依賴洗血或洗肚將積聚體內的毒素排走,以維持生命。不過,早期腎癌患者極少會出現腎衰竭的情况。

早期無徵狀 小便帶血、無痛須求醫

1. 腎癌有什麼徵狀?

腎臟位於腹部深處,最早期的腎癌並沒有徵狀;直至病情發展,病人才可能會尿中帶血、背部疼痛,或腹部摸到腫塊;病情到達晚期,病人可能出現胃口欠佳、疲累、消瘦、發燒或貧血等徵狀。早期腎癌存活率高達九成,但晚期難以根治。故任何人一旦發現持續小便帶血,尤其是無痛(尿道炎及腎結石的血尿大多會伴隨痛楚),必須立即求診,以免延誤了治療最佳時機。

高危:吸煙 肥胖 高血壓

2. 腎癌有什麼成因?

引致腎臟癌的確切成因,醫學界尚未清楚,但研究指出有下列高危因素:

‧慢性腎衰竭:長期洗腎會較容易患上多囊性腎病,增加患腎癌的風險

‧吸煙:研究指出吸煙者患腎癌風險較高,而且吸煙時間愈長風險愈高

‧高血壓及肥胖:研究指高血壓及肥胖均為腎癌的高危因素,而體重指數(BMI)愈高,風險亦會愈高

‧有害化學物質:研究顯示經常接觸鎘金屬(例如:金屬、塑膠、電池製造工人和建築工人)、石棉、石油等化學物質會增加患腎癌的風險

‧遺傳:如近親患上腎癌,或患有部分遺傳綜合症病人,如:林道綜合症(Von Hippel-Lindau Disease)或結節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患腎癌風險會大幅提高

由此可見,最佳預防方法是戒煙、控制體重及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減低患高血壓的風險。另減少接觸有害化學物質。如屬高危一疾,一旦發現任何病徵,必須立刻求醫。

複雜水囊、實心腫瘤多癌變

3.所有腎臟腫瘤俱為惡性?

隨影像技術愈來愈發達,很多較細小的腫瘤能在檢查時發現,病人本身並無病徵。並非所有腎臟腫瘤俱為惡性,影像最普遍發現是普通水囊(simple renal cyst),此情况本身並無變癌風險,只需定期覆診便可。反之,如影像發現複雜水囊(complicated renal cyst)或實心腫瘤(solid renal mass)則必須詳細檢查。研究顯示,即使2厘米的腫瘤也有60%至80%機率為惡性;4厘米或以上,風險更逾90%。

4.腎癌如何分期?

當醫生懷疑病人患上腎癌,一般會安排影像檢查,以電腦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力共振檢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為病人腫瘤分期。癌症分期對治療的選擇至關重要。

早期:腎癌局限於腎臟內,未有入侵周邊淋巴、血管及附近組織

中期:腎癌已影響周邊淋巴和血管

晚期:腎癌已擴散到遠程器官,例如肺、骨及肝等

一刀切根治 大多毋須洗腎

5. 早期至中期腎癌如何治療?

手術切除是根治腎癌唯一方法。故此,根治性腎臟切除是最常做的手術,除了切單側腎臟,還會將腎上腺、附近淋巴結及周遭組織一併移除,可以用開腹或微創手術。如腫瘤發現時已屆中期,入侵了附近的腎臟靜脈及下腔靜脈等大血管,手術難度便會增加。手術後,患者雖然少了一邊腎臟,但大部分人仍能靠剩下的一邊腎臟過正常生活,不用接受俗稱洗腎的透析治療。

較早期的腫瘤,如位置適合,病人可接受部分腎切除手術,能更大程度保護腎功能。如因身體原因不適合手術,醫生可採用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將腫瘤燒死,或栓塞治療(embolization)將腫瘤餓死,又或冷凍治療(cryotherapy)將腫瘤凍死等。

近年,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亦開始應用於腎癌,透過影像導航技術,用高劑量輻射線殺死腫瘤,病人只需接受1至5次療程。最新國際研究指局部控制率逾95%,而嚴重不良反應率約1%至2%,對病人腎功能影響輕微。

6.已擴散腎癌治療有什麼新突破?

以往擴散性腎癌的治療選擇較少,常見用標靶藥、α干擾素(interferon-α)及介白素-2(interleukin-2, IL-2)等,但治療效果並不理想,而且副作用較大。直至近年,免疫治療在腎癌治療大行其道,最先是用於一線治療失效後的病人;至近一兩年,免疫治療加標靶藥的混合治療,又或是雙免疫治療,已為一線治療大趨勢,有效率由以往標靶藥約30%,提升至40%至60%,尤其對擴散程度較嚴重的病人最為適合。整體而言,由於治療選擇更多,病人整體存活率亦有所提升。

文:蔣子樑(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射頻消融術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腎衰竭 雙免疫治療 混合治療 免疫治療 標靶藥 腎癌 癌治準繩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