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不患寡而患不均

文章日期:2021年08月23日

【明報專訊】新冠疫症,突顯了世界各國貧富懸殊,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殘酷現實;也暴露了一些發達國家假仁假義,口裏說得漂亮,未有疫苖時整天說要研發疫苗打救世人,但疫苗研發成功後,卻寧願讓大量存貨過期失效,也不願放出來惠澤他國,對無力購買疫苗的窮國更是見死不救,或只是象徵式地給些小恩小惠,做做政治秀。環顧當今世上,還有不少窮國黎民,連注射一針疫苗的機會也沒有,一些發達國家已開始為國民接種第三劑疫苗,看來一切都是金錢掛帥,世界大同只是虛話。

新冠疫苗顯露出來的貧富不均,只是冰山一角,事實上,現今世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荒誕現象,天天都在發生,只是似乎與己無關,或者見怪不怪。在發達國家及地區,包括香港,藥廠不斷推出日新月異的藥物,有時價錢貴得令人咋舌。現時最昂貴的兒科藥物首推Novartis藥廠在2019年推出,用以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的基因治療藥Zolgensma,定價是每劑2,125,000美元,折合約16,500,000港元。可是同時間,同是地球村居民,貧窮地區每年有超過800萬5歲以下兒童因缺乏藥物(包括預防傳染病的疫苗和治療常見傳染病的藥物)失去性命。

窮國病童缺常見藥

上星期兒科醫學期刊Pediatric Health, Medicine and Therapeutics報道了在非洲埃塞俄比亞一個名叫Gondar的城市做的研究,研究人員以抽樣調查方式,探討該市5歲以下兒童患病時能否獲得適當藥物治療。為了針對腸胃炎、肺炎、瘧疾、維他命A缺乏症及愛滋病等非洲貧瘠地區常見的兒科病,世界衛生組織特別列出了一個優先藥物名冊,建議相關政府優先提供這些藥物給兒童,名冊裏大部分都不是什麼昂貴藥物,但對患了上述常見病的兒童,卻足以救死扶危。研究結果顯示,許多有需要兒童,都未能獲得這些藥物治療。連最普遍、最廉宜,用以醫治腸胃炎肚瀉缺水時用的口服水分和電解質補充劑,便有百分之十四患童無藥可用;患瘧疾的兒童,得不到適當抗瘧疾原蟲藥物的竟多達四至五成;五成多患肺炎的兒童,未能獲得適用的抗生素;差不多六成缺乏維他命A的兒童,得不到維他命A補充劑。

因為經濟原因,窮國和富國的醫療服務水平有天淵之別,富有國家或地區所用的醫療儀器、藥物及其他醫療配套,窮國都是望塵莫及。最甚的,就是富國不斷攫取窮國有限的醫療資源,以致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任何國家地區的醫療資源,最寶貴的肯定是人才。要培訓一名有經驗的醫生或護士,需時動輒超過10年,投入經費也不少。要是國家不斷流失自家培養的醫護,肯定是這國家的損失。我們只要到歐美國家的醫院參觀,便會見到許多來自南亞和菲律賓的醫生和護士。歐美國家憑着經濟優勢,以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薪金不斷吸引較窮國家的醫護投誠,已被不少學者評為不道德的資源掠奪。

不患寡而患不均,世界本來就不公平,要達到人人平等,談何容易。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作者簡介﹕中大榮休教授,專攻新生兒,論盡奇難雜症,月旦醫護界二三事

相關字詞﹕新冠疫苗 貧富懸殊 兒言自得 霍泰輝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