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多啲:心電圖、電腦掃描揪出問題血管

文章日期:2021年06月07日

【明報專訊】診斷冠心病可分為3個階段。養和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黃曜東指出,第一階段可用非入侵性的心電圖檢查初步了解心臟情况。靜態心電圖可看到以往曾否有心臟病發、肌肉壞死迹象;運動心電圖則可檢查心臟受壓下,心血管會否因狹窄而血流不足。兩款心電圖準繩度屬中等。

如發現心電圖不正常或患者有冠心病徵狀,建議接受非入侵性心血管電腦掃描,觀察心臟血管分佈,以及斑塊積聚及收窄、粥樣硬化程度等。部分病人或需要用磁力共振或同位素核子掃描,檢查心臟哪一個位置血流供應不夠暢通,從而估計血管阻塞位置。

要確診冠心病及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則要用入侵性心導管檢查,將幼喉管放至心臟出口,注射顯影劑,檢查是否有血管堵塞或變窄。如需要更精密分析,則要用到入侵性血管影像檢查,包括血管內腔超聲波(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或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以超聲波或光纖看清楚血管是否屬高危狹窄、其狹窄分佈等,令醫生決定通波仔位置時可以拿揑得更好。

「血流儲備分數」判斷通波仔需要

如患者屬中度血管狹窄,即約五至七成收窄,完成心導管檢查後亦不肯定狹窄位置對心臟是否有重要影響,則可使用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分數檢查(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將特製鋼線放到血管狹窄位置,量度血流壓力會否因血管變窄受影響;若FFR少於0.8,代表只有不多於80%血流可流經血管,已屬「值得考慮做通波仔」的水平。黃曜東表示,FFR技術已有十多年歷史,不少研究均指按FFR作判斷,有助減低未來因急性心臟病而要通波仔的機率。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