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153):胃藥治不好的胃痛

文章日期:2021年06月07日

【明報專訊】「陳教授,我已經照了多次胃鏡,醫生只說有些胃炎。就連大腸鏡和電腦掃描也找不出原因。嘗試了多種胃藥,包括降胃酸、化胃氣、止腸痛等,但都完全沒有作用。」

「有些醫生建議我每年照胃照腸,擔心會變成癌症……」

「有些醫生要我放鬆一點,但我不覺得自己情緒有什麼問題,如何放鬆?」

腸胃不適是最常見的問題,一項研究指出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香港人有「胃病」。而不少市民及醫生熱中檢查,根據某保險公司報告,香港每年耗於消化內窺鏡的費用是全亞洲之冠。

其實大部分出現胃部不適人士,檢查結果都是正常,根本不需要多次反覆檢測。「胃炎」是經常被濫用的名稱,為了找個容易解釋的理由,有些醫生把胃部一些帶紅的地方稱之為「胃炎」。但許多研究已指出這些所謂「胃炎」是沒有病理基礎,活檢組織化驗也找不到有病態,這些現象稱不上是病,也不是胃部不適的原因,更不會增加胃癌的風險。

那麼胃部不適是什麼原因?其實大部分人士的腸胃結構都很正常,卻是功能上失調所導致。但功能失調是否等於胃抽筋?胃氣脹?胃下垂?為什麼那些聲稱可以控制相關徵狀的藥物都沒有效果?

腦腸軸線出問題致「胃痛」

近年醫學研究指出,胃抽筋、胃下垂等根本不存在,很多人的徵狀是消化系統與大腦連接的信息接收出了問題(brain gut axis)。要對症下藥,便先要讓病人明白「腦腸軸線」(brain gut axis)出現問題的可能,以及採用藥物及其他非藥物方法去打斷這惡性循環,否則只會花上不少金錢及時間卻徒勞無功。

腦腸軸線出現問題,其中一種情况就是我們的大腦不能過濾不需要的信息,令我們受到不必要的滋擾。讓我作一個譬喻,在正常情况下,我們坐在椅子上,不會特別覺察我們的大腿被椅板頂着,正正是因為大腦已過濾這些信息,免卻我們的認知受過度資訊影響。有些腦腸軸線出現問題的人不能夠過濾從腸胃發出的信息,以往可以接受的飲食習慣或其他人可以承受的飲食,現在卻變得十分困擾。

現代人面對多種壓力和問題,腸胃就好像「第二個大腦」,向身體的主人發出警號。下回將和大家更深入地談談「腦腸軸線」這個題目,以及治療方法。

文:陳家亮

(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健康]

相關字詞﹕胃炎 胃下垂 胃抽筋 胃鏡 內窺鏡 吾生有杏 陳家亮 院長醫生周記 胃痛 每日明報-副刊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