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言有理:新冠肆虐 結核殺手遭忽略

文章日期:2021年01月18日

【明報專訊】25歲的志明在酒店工作,突然發現頸部淋巴結腫大。但因新冠病毒疫情嚴重,他遲遲沒有求醫。眼見淋巴結日漸脹大,志明懷疑自己患上淋巴癌,最後見了醫生及做了活組織檢查,確診「結核病」(Tuberculosis),病因是「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感染。

可感染肺、淋巴結、骨、腎

結核病大多影響肺部,但亦可感染身體其他器官,包括淋巴結、骨、腎、腦膜等組織。治療結核病,患者必須長時間服用多種抗結核藥物,以避免出現抗藥性惡菌。視乎個別情况,療程一般長達4至9個月或更長時間;如患者沒有完成療程,容易出現抗藥性結核菌,非常危險,累己累人。

新型冠狀病毒在世界各地蔓延,成為焦點;全球集中對付,消耗大量衛生資源,因而忽略了結核病、愛滋病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及瘧疾(Malaria)等其他嚴重傳染病。結核病乃傳染病的重殺手,每年全球死亡人數高達150萬。

延誤治療增傳播風險

全球交通運輸受疫情影響,藥物供應亦受限制。結核病人的治療有可能出現中斷或延誤,這可導致耐藥性病菌出現,引發更嚴重問題。醫療服務受疫情影響,結核病人未能及時確診及接受治療,後果嚴重,病者可能因而喪命,同時增加結核菌傳播他人的風險,尤其影響家人及親密接觸者。估計每名未有接受治療的結核病患者,1年內可將疾病傳播給另外15個人。

香港人口密集,「有利」結核病傳播,目前每年仍有一定數目的新確診個案。預防勝於治療,結核病可人傳人,預防病菌傳播,非常重要。結核病最常感染肺部,如患者受嚴重感染,氣道有結核細菌,咳嗽或打噴嚏可產生具傳染性的飛沫。經常跟患者接觸,如家人、好友及同事,易受感染。結核菌亦可經受污染的食物傳播感染腸道,但並不常見。

潛伏體內 未必發病

受結核菌感染,不一定發病;如有好的扺抗力,免疫系統或可清除細菌。結核菌受到免疫力抑制,形成「潛伏」狀態(Latent infection);當人的扺抗力下降時,結核菌有可能轉趨活躍。估計全球有多達四分之一人口曾感染結核菌,感染後大多進入「潛伏」狀態,其中5%至10%或轉活躍(Active infection),發展成為結核病。不少香港人曾經接觸結核菌,大多沒有發病,結核菌停留在「潛伏」狀態,但免疫測試仍會呈陽性反應。

患結核病的高危因素包括愛滋病毒感染,糖尿病及營養不良,器官移植病人服用抑制免疫力藥物及類固醇,還有癌症病者接受化療;長者免疫力弱,亦較易受影響。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結核病 梁憲孫 醫言有理 新冠病毒疫情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