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口罩心理學

文章日期:2020年08月03日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急轉直下,政府加強了防疫措施,包括禁止了餐飲業晚上堂食、收緊了限聚令、強化了入境檢疫等。除此之外,還強制市民必須在室內外的公眾地方戴口罩;可是,強制歸強制,有些人還是不願意戴口罩。

歐美「反罩」情緒熾熱

這「反罩」情緒,在美國及一些歐洲國家尤其熾熱。即使在香港,在街上不戴口罩的西方人士也不少。我家附近的超市,有不少外籍顧客。過去幾個月,新冠疫情在香港雖沒有現在那麼嚴峻,但大部分市民已嚴陣以待,在街上、商場等公眾地方,差不多已是「全民戴罩」,可是每次踏足這超市,總見到有外籍人士口鼻無遮無罩,現在政府下了強制令,情况可能有所改善。

新冠疫症持續了8個月,已有大量實驗和流行病學證據,證實了口罩在防疫上的作用。為何在國民教育水平較高的西方發達國家,對戴口罩這麼簡單、有效,既保護別人亦保護自己的抗疫方法,接受程度還遠不如在東南亞等地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內裏有何特別原因?

英國和美國的學者,亦察覺到國人在疫境中抗拒口罩的費解行為,並就此研究。綜合兩地的研究,以及心理學家的意見,原來抗拒口罩這反智行為,和好些心理因素和背景有關。

首先是文化背景。在美國和西歐,人們從來沒有戴口罩的文化或習慣,為了抗疫要他們戴口罩,反對者會認為是侵犯人權、壓制人身自由的舉措。反觀東方國家,例如日本韓國,市民有傷風感冒,許多時都會戴上口罩才上街;在我國寒冷及空氣污染地區,例如西部和北方的大城市,為了保暖和過濾空氣,冬天戴口罩已成了市民習慣。文化基因的差異,令到東、西方對口罩的包容接受,迥然不同。

過分注重個人主義 忽略公德

其二是性格使然。英美心理學家認為性格愈反叛,愈屬於「不遵常規者」(non-conformist)那類人,愈對口罩抗拒。西方文化與教育注重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更容易培育出non-conformist,與東方傳統文化講求集體主義(collectivism)有別。這些non-conformist的性格我行我素,人家說該戴口罩,他的反應會是:「老子偏不戴,你奈我何!」

太過注重個人主義,往往會忽略了公德。戴口罩的作用,保護他人遠超過保護自己,對這方面有認識的部分人士,認為戴口罩是「利他行為」(an act of altruism),既然是做好事,個人主義者很自然認為自己有絕對自主的權利,別人例如政府要他做,他反而拒絕。這部分解釋了為何在歐美這等國民教育水平較高,公德心理應相應較強的國家,反而有這麼多人罔顧公德,損人害己。

英美專家同時指出,導致國人抗拒口罩的原因還有虛榮心。有部分人士,尤其是男性,認為戴口罩會令自己給人弱者的感覺。英國有研究顯示,六成的成年人不願戴着口罩進入酒吧或餐廳;此外,雖然約五成受訪者不介意外出購物時戴口罩,卻只有16%赴異性約會時願意考慮戴口罩;更有三分之一受訪者覺得戴口罩令他們感到尷尬。

拒做「弱者」 僅16%人約會願戴罩

除了心理質素,英美專家亦把部分「抗罩情緒」歸咎於部分國民對新冠病毒殺傷力的認知不足,以及衛生當局有關戴口罩的信息混亂。看來,兩國政府都難辭其咎。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人權 集體主義 個人主義 心理學 口罩 新冠肺炎 兒言自得 霍泰輝 健康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