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得Smart:拆解牛奶迷思

文章日期:2020年07月21日

【明報專訊】根據衛生防護中心2013年數據,香港超過七成成年人奶類產品每日攝取量未達標(1至2杯奶或代替品)。奶類提供蛋白質、鈣質、磷質、維他命A及維他命B2、B12等營養素,長期攝取不足可能增加患上骨質疏鬆及其他慢性病風險。大家對牛奶有很多迷思,現在一一拆解。

1. 對奶敏感?

很多人不喝奶的原因是「對奶敏感」。事實上,在香港真正對牛奶敏感的人不多,大家所謂「對奶敏感」大多數是指「乳糖不耐症」。患乳糖不耐症者缺乏負責消化奶品中乳糖的酵素乳糖酶,令身體無法正常分解乳糖,引起腹氣、腹脹、腹部抽痛或肚瀉等徵狀。乳糖不耐症在亞洲非常普遍,七成以上人士患有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症。

患乳糖不耐症人士不一定要避食奶品。首先,不同奶製品乳糖含量有很大分別,例如一些乳酪、芝士(如車打芝士、巴馬臣芝士、瑞士芝士)乳糖含量較低,適合乳糖不耐症人士安全享用。亦有研究指出,定期小量進食含有乳糖的奶製品(如每日飲用50毫升奶或小量乳酪)有助改善腸胃益生菌環境,提升對乳糖的耐受度。想知自己是對牛奶敏感或是乳糖不耐症,建議諮詢醫生詳細檢查,不要自己斷估。

2. 假奶?

很多人買牛奶時覺得一定要買鮮奶,甚至有人會被低脂、脫脂奶的「牛奶飲品」4字嚇倒,懷疑是「假奶」。其實低脂、脫脂奶被視為「牛奶飲品」,是法例上的要求,跟營養價值或真假無關。根據《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奶類(milk)指牛奶,包括忌廉(cream)及離脂奶(separated milk),所含奶脂不得少於3.25%,奶類固體含量不得少於8.5%。而由於低脂、脫脂奶的奶脂不足3.25%,並含有添加鈣質,所以只可視為牛奶飲品;但低脂、脫脂奶營養價值與鮮奶相若,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質等含量無太大差異,主要分別是脂肪含量較低。

3. 飲豆奶更健康?

除了牛奶,近年市面出現多了各式各樣植物奶,包括豆奶、米奶(rice milk)、杏仁奶(almond milk)及燕麥奶(oat milk)等。但要留意,這些植物奶天然鈣質含量不多,甚至接近零。因此購買這些產品時,要留意營養標籤是否有添加鈣質。

很多人沒有飲奶習慣,不妨在煮食中增添鈣質食材。參考以下食譜,做出簡單而且美味的健康菜式。

■什菌三文魚豆乳鍋

◆材料:

三文魚……200克

鮮腐竹……2條

什菇……1包

勝瓜……1條

杞子……15至20粒

高鈣無糖豆漿……500毫升

◆做法:

1. 三文魚、勝瓜、什菇洗淨,切件備用

2. 將無糖豆漿倒入砂鍋煮滾,加入三文魚、什菇、勝瓜、鮮腐竹、杞子,煮至三文魚全熟便可

◆營養小貼士:

想認識更多營養資訊?可瀏覽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社區營養服務網頁:ucn.org.hk/?c=nut_services

文:李天立(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營養師)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