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4大漏洞 專家促大規模驗新冠救亡

文章日期:2020年07月20日

【明報專訊】早前新冠疫情緩和,曾連續17日錄得「零本地感染」,惟踏進7月後急轉直下,相繼出現多宗源頭不明本地個案,單日確診數字屢創新高。

疫情反彈,本地專家認為原因之一是防疫工作出現多個漏洞。如何堵塞防疫漏洞,有效對抗新冠病毒,正是當前急務。

漏洞1:豁免檢疫欠科學根據

「大家6月都好開心,見到近乎沒有本地個案,令市民和政府稍稍放鬆。」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薛達(Siddharth Sridhar)認為,放鬆防疫措施明顯有漏洞,例如部分入境人士獲豁免強制檢疫。「防疫措施放鬆得太快,加上市民心理上都太放鬆,忘記了很基本的戴口罩、洗手、減少聚會,令到7月的爆發更加嚴重。」

本地感染個案創新高,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表示,大多數個案找不到感染源頭,隱形病人愈來愈多,在社區人傳人,導致確診個案慢慢浮現。他亦認為疫情再度爆發,與政府早前放寬出入境管制,容許特定人士豁免檢疫有關,做法「好愚蠢」和自視過高;敗筆之處在於不作任何病毒篩檢,亦沒有諮詢科學委員會的專家哪類人士可獲豁免。記者就此向食物及衛生局查詢,截稿前未獲回覆。

今年2至5月,逾20萬人次豁免強制檢疫入境,而近兩月則最少有7.2萬人次。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曾表示政府的防疫策略「張弛有道」,但曾祈殷不認同,直指香港今次做得「好肉酸……畀人睇到沒有科學根據、沒有系統地做鬆綁防疫工夫,絕對不是張弛有道」。

衛生署回覆,7月8日起,所有經香港國際機場抵港獲豁免接受強制檢疫人士(除須履行與政府相關運作的政府人員外),須到衛生署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收集深喉唾液樣本,強制病毒檢測。

漏洞2:檢測數量不足

根據衛生署的新冠病毒檢測數據,6月份檢測數目為109,388(平均每日3646);至7月出現社區爆發,截至7月14日檢測數目為94,822(平均每日6773)。事實上,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早於2、3月時,已提倡增加每日檢測數目至7500個,惟政府一直未有作大規模檢測。

曾祈殷指,政府遲遲不提高病毒檢測量,「欠缺長遠規劃和危機感,外國疫情持續爆發,香港是否可以獨善其身」?雖然衛生署近日已將每日檢測樣本增至約7000至8000,但數據只反映檢測樣本數量,不等於檢測人數,「有些人要做3、4次檢測,譬如出現假陰性要再做測試」。他批評,檢測數目未有隨大環境變化而增加,「許多人從海外回港,檢測數量沒理由不相應提高。確保所有入境人士沒事,香港人才安心。但怎樣確保他們不受感染?需要做檢測才行」 !

衛生署稱近日已向5間本地私營化驗所採購檢測服務,於本月14日開始協助檢測,每日合共可處理約1000個樣本。

漏洞3:防疫措施放寬過急

在未有增加檢測數量之下,曾祈殷認為放寬防疫措施,包括限聚令人數上限由4人逐步放寬至50人,是造成第三波爆發的另一原因。薛達表示,部分食肆近日爆發群組感染,正好說明外出用膳的風險;現在收緊了防疫措施,至截稿時晚上6時後禁止食肆設堂食,「但日間亦有感染風險,所以這段時間都只宜外賣,最好自己一個人在辦公桌食,或者盡量隔開坐,因為大家除下口罩食飯、聊天,增加傳播風險」。就算在餐廳獨自用餐也未必安全,若廚師或侍應受感染,有可能將病毒沾到食物和餐具上。假若餐廳空氣不流通,傳播風險更高。在廣州一間沒有窗戶的餐廳,有患者便將病毒傳染至鄰桌的顧客,其後發現是冷氣機的氣流,將帶有病毒的飛沫吹至遠處。

漏洞4:家居隔離有風險

「我最擔心隔離檢疫中心不足,有可能愈來愈多人需要在家居隔離。」曾祈殷多次指,政府的隔離措施和安排前瞻不足,因為家居隔離人士的家人不受限制,可在社區自由出入,不排除家居隔離人士的同住家人,將病毒帶到社區,或成為爆發的間接源頭。他建議隔離人士的家人如感到身體不適,應通知衛生防護中心進一步檢測。

薛達亦認同家居隔離存有風險,一來香港居住環境面積細小,二來之前數個屋邨出現經喉管、公用空間將病毒傳染多人的個案,「隔離中心數目有限,如果社區有大型爆發,好快會無位」!

衛生署指,接受強制檢疫而相對風險較低的人,在檢疫中心單位容量飽和時,衛生署會視乎情况安排租用酒店房間,並由政府送往酒店檢疫。

文: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