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復元訓練療效升50% 「電腦」新招治腦病

文章日期:2020年07月06日

【明報專訊】神經系統疾病如中風及腦創傷,導致腦細胞受損以至壞死;令腦功能受損,影響患者活動能力、認知功能,以至日常生活自我照顧的能力。

傳統復康方法主要是透過運動訓練,提升患者活動能力及功能。近年腦神經科學家研究,在運動訓練的同時,直接刺激大腦神經細胞,活化受影響的腦細胞,促進大腦的可塑度;對於訓練效果及復康進度相得益彰。

隨着腦神經科學的進步,近年腦神經科學家發展了不同方法,直接刺激大腦神經細胞。其中在物理治療較常見及方便使用的,就是跨顱直流電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跨顱直流電刺激 促進腦神經細胞

什麼是跨顱直流電刺激?這是一種非侵入性的大腦刺激及腦神經復康方法,主要是以一個能產生微弱直流電的儀器,兩個電極放在患者頭皮上特定大腦區域,將微小的直流電經過頭皮及頭骨(故稱「跨顱」),直接刺激在電極下及附近的大腦皮層細胞,以改變大腦神經細胞的興奮性,從而活化腦細胞,增進神經細胞的可塑度,提升訓練及康復效果。

跨顱直流電刺激的研究及應用範圍相當廣泛,主要是神經系統疾病,例如改善中風後活動功能、語言及吞嚥的復健,還有腦創傷、柏金遜症、慢性痛、纖維肌痛症候群。

近年亦有研究應用於抑鬱症、認知障礙症,以及其他與大腦活動相關的神經認知功能;如記憶、語言及注意力等。很多研究證據指出,tDCS對於中風後促進患肢動作恢復及學習有明顯幫助。

非侵入 安全 副作用小

跨顱直流電刺激的治療原理為何?中風或腦受創後,腦細胞功能受影響,例如中風後受損一邊(患側)的腦細胞會較不活躍或較難興奮;相反另外一側(健側)的腦細胞會變得過度興奮及活躍,造成失衡,結果抑制受損一側的大腦的可塑度及復元能力,影響功能的康復。

將電極片置於患者頭顱特定位置上,以微小但持續的直流電經電極片刺激附近大腦皮層,以調節腦細胞的功能。研究指出,正極電流可以促進大腦的興奮性,負極電流相反會抑制大腦的興奮性。

因此在腦部適當位置,以適量直流電刺激,有助平衡腦部的活躍度及功能,促進功能恢復。其治療功效在刺激過後可維持一段時間,維持多久視乎不同治療方案、電激部位及大腦受損程度,由數小時至數日不等;重複刺激(例如1個療程約10次治療,每日1次到每周2、3次不等,視乎患者個別情况及需要)能產生持續影響。如果在這段黃金可塑期配合其他復康治療例如運動,效果會事半功倍。2018年德國及美國聯合研究指出,跨顱直流電對中風人士重新學習患肢動作的療效,比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治療)增加超過 50%。

在療程前,物理治療師會先為患者詳細檢查,再評估風險,然後決定所需要刺激的大腦區域及刺激模式(興奮或抑制性)。例如作為中風後的復康治療方案,一般來說,物理治療師會在訓練病人動作(例如是上肢)前或在訓練動作的同時,在腦部特定的區域(例如額葉(frontal lobe)及背外側前額葉(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是負責執行功能、工作記憶、計劃等高層次思考能力的區域)給予患者大約30分鐘的興奮或抑制性的跨顱直流電刺激,以促進患者在重新學習及控制動作的效能及成效。

跨顱直流電刺激很安全,副作用小及輕微。患者接受刺激時一般沒有很大的感覺,間中有患者的頭皮有少許刺痛或瘙癢感,頭皮皮膚可能會有輕微發紅,但會很快消退。

總括而言,隨神經科學的突破,再結合復康科技,物理治療師能以非侵入性的大腦刺激例如跨顱直流電刺激,促進腦神經細胞的可塑度,再配以其他的復康方法,以增加復康成效。

文:簡建顥(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員)

編輯:陳淑安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柏金遜症 神經科學家 香港物理治療學會 認知障礙 抑鬱症 健康 跨顱直流電刺激 中風 物理治療 姿錯能改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