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言有理:病毒入侵 全身淋巴結脹大

文章日期:2019年11月11日

【明報專訊】18歲學生小強發燒一個多星期,全身淋巴結脹大(Lymphadenopathy),血液見「非典型淋巴細胞」(Atypical lymphocytes),血小板數量亦微降,初步懷疑染上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rmia);進一步驗血檢查顯示小強體內有「愛潑斯坦-巴爾病毒」IgM抗體,同時病毒DNA數量處高位,確診「急性愛潑斯坦-巴爾病毒感染」(Acute Epstein Barr virus infection),屬「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一種。

受「急性愛潑斯坦-巴爾病毒」感染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特徵是「急性淋巴細胞增生」(Acute lymphoproliferation),淋巴結及脾臟脹大,血液見大量異常B淋巴細胞;病因大多是「愛潑斯坦-巴爾病毒」感染,其他還有「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弓形蟲」(Toxoplasma)及「愛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患者多是年輕人,病徵包括發燒、喉痛及易倦;全身淋巴結腫大,尤其後頸部的淋巴結,其他徵狀還有脾臟脹大及上顎出現血瘀點。個別病者或出皮疹,尤其在服用抗生素「阿莫西林」(Amoxycillin)或「氨芐青黴素」(Ampicillin)之後。「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患者血液見淋巴細胞增生,部分屬「非典型淋巴細胞」;肝功能檢查或見「轉氨酶」(Transaminases)水平上升的現象,代表有肝炎。

「嗜異性抗體」(Heterophile antibodies)乃對超過2種不同「抗原」出現反應的抗體。「愛潑斯坦-巴爾病毒」感染令淋巴細胞表面出現有異於病毒的新抗原,病者免疫系統針對新抗原產生抗體,新抗體可與多種動物的血球產生吸附作用,屬「嗜異性抗體」一種。用Monospot test探測此抗體,有助確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但若直接檢測各種病毒抗體或病毒基因,則更準確。

靠自然康復 藥物作用不大

治療「愛潑斯坦-巴爾病毒」感染,主要是支援性治療,一般自然康復;治療發燒,咽喉不適和不適,可服用退燒止痛藥「撲熱息痛」(Paracetamol)或「非類固醇消炎藥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抗病毒藥物及類固醇的作用不大。足夠水分及營養同樣重要,並需要充足休息,病發後至少3星期避免劇烈活動。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