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多啲:撇除殘疾標籤需時 性治療療程較長

文章日期:2019年10月21日

【明報專訊】面對性問題時,殘疾人士或病人如何求助?在公營醫療體制中,醫管局社區復康中心是唯一提供性康復服務的機構,現有兩名符合性輔導/治療專業資格的職業治療師。在去年,中心共接觸191宗個案,當中殘疾人士佔總求助人數約三成。

殘疾人士可透過公營體系醫療人員轉介接受服務,平均治療節數為8至12節,每節約1小時。王志鵬指出,殘疾人士的平均性治療節數較一般人長,主因是治療過程中,需要鼓勵病人撇除殘疾標籤,接納及肯定自己的性需要。

不少人士缺乏「全人健康」概念,不知道性健康的重要,醫生臨牀診斷亦容易忽略病人的性健康,病人難以尋求性康復服務。王志鵬估計,「醫療服務大多沒有與病人性溝通的環節,對於醫護人員來說有一大難題,性問題難以如其他健康問題般討論。醫護或擔心提出第一條性問題後,不懂回答第二條,那自然最初不會觸及第一條性問題,大家保持緘默」。

現時醫管局認可的性輔導/治療師須為專職醫療人員,並擁有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hkasert.org.hk)或美國性教育家、輔導者及治療師專業協會(www.aasect.org)所頒發的相關專業證書。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