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人噴嚏咳嗽 戴口罩減七成流感風險

文章日期:2019年10月14日

【明報專訊】秋風起,車廂、課室、辦公室內,噴嚏、咳嗽隨即四起,為防中招,不少人都隨身自備口罩。但自從《禁蒙面法》推行後,不少人對戴口罩有所顧忌,生怕觸犯法例。生病了,究竟應否佩戴口罩?

研究證實,若身邊人患上流感,佩戴口罩及勤洗手有助減低患病風險近七成。因此,不單患者要佩戴口罩,與其緊密接觸的人如:家人、同班同學都應該戴,預防感染。

儘管本港尚未踏入流感高峰期,但近日已有零星個案。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截至10月5日,過去4周錄得共25宗流感樣疾病爆發個案,當中11宗個案在小學,8宗在幼稚園及幼兒中心,2宗於中學發生。佩戴口罩是預防呼吸道感染及傳染病的方法之一,但自政府推行《禁蒙面法》後,不少人擔心佩戴口罩會有被拘捕風險。

飛沫粒子 「射程」可遠至1.8米

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除了流感外,傷風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SV)皆為校園內常見傳染疾病。針對流感,患者飛沫及呼吸道分泌物為主要傳播媒介,許引述研究指,流感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後,較大的飛沫粒子多數於1米內落地,最遙遠的距離為1.8米。部分飛沫粒子墜於桌面、扶手電梯等環境,其他人接觸粒子後,再觸碰眼睛或鼻子,便很容易受到感染。

除了接觸飛沫粒子,我們亦可能經空氣感染病毒,即吸入空氣中較大的呼吸道分泌物粒子,或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細小的粒子,因而染病。

戴口罩+勤洗手 宿舍傳染降51%

要避免接觸及吸入流感患者的飛沫粒子,許樹昌指出,市民應佩戴口罩及勤洗手,可減低感染風險。他引述2009年發表的本地研究,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高本恩與10多名學者追蹤近800個流感患者的家庭成員,發現佩戴外科口罩及勤洗手的組群,患上流感風險減低67%。研究又指出,流感患者病徵發作首36小時,保持雙手衛生及佩戴口罩有助減低家居傳播風險。

許樹昌另引述一份美國研究,列出佩戴口罩及洗手可減低患上流感樣疾病的風險。研究人員於2006及2007年的流感高峰期,在一間大學宿舍隨機抽樣調查,把約1400名學生分成3組,分別為佩戴口罩組別、佩戴口罩及勤洗手組別,以及控制組別(即不作任何預防措施)。調查結果顯示,於6周觀察期內,相比控制組,需佩戴口罩及勤洗手的組別患上流感樣疾病機率下降35%至51%。

一半學童無打流感針 沒保護更應戴

除了佩戴口罩,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亦可減低感染風險。但許樹昌表示,本港學童流感疫苗接種率偏低。衛生防護中心的數據顯示,在2018至2019年度,6歲以下學童接種率約33%,而6至11歲則約55%,「有約一半學童沒有接種流感疫苗,完全沒有保護。所以當處於流感高峰期,班房中有一名學童出現流感徵狀,其他同學都應該佩戴外科口罩及勤洗手,保護自己」。

許樹昌提醒,長者、長期病患者及孕婦等人士的抵抗力較差,同屬流感高危一族,如果到人多擠迫的地方時,需要佩戴口罩,以防感染。

至於鼻敏感患者,由於鼻敏感由致敏原引發,如潛藏在地氈的塵蟎、影印機散播的揮發性化合物等,若不能清除致敏原,口罩亦難以幫助患者解決過敏情况。許以影印機產生的揮發性化合物為例,「這類化合物刺鼻,揮發時粒子微小,外科口罩未必能阻隔」。

文:鄧安琪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