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Mail Box:懶理慢性胃炎 小心癌上身

文章日期:2019年10月14日

【明報專訊】問:慢性胃炎會否導致胃癌?如何預防慢性胃炎?

答:慢性胃炎最常見成因,是幽門螺旋菌感染導致胃黏膜持續發炎。雖說是發炎,超過九成感染者沒有病徵,因而難以察覺,這亦是導致胃癌的主因,不能輕視。

50歲以上 逾半感染幽門螺旋菌

幽門螺旋菌感染十分常見,佔約二至三成人口;50歲以上有超過一半人受感染,但很多時要到胃潰瘍、胃出血等併發症出現時才察覺,部分更直至胃有腫瘤才發現,延誤診治。

幽門螺旋菌透過人與人接觸傳播,家人之間最容易互相傳染。日常必須注意個人衛生,用膳時建議用公筷,可減低感染風險。

研究指胃部長期發炎,有可能誘發癌前病變,令胃部細胞變異,學術上稱為「腸化生」,在這情况下,即使殺死胃部的菌,患胃癌的風險已經增加,因此愈早發現胃部感染,愈早治療才是上策。

照胃鏡最準 適合高危人士

不論有沒有胃部不適的病徵,或家族有沒有胃癌病史,各年齡階層人士,都建議檢查有無感染幽門螺旋菌。只要透過照胃鏡、抽血、驗大便或吹氣測試就檢驗到,過程並不複雜,準確度超過八成,當中照胃鏡可說是近乎百分百準確,並可同時檢驗胃部情况,適合較高危人士。

一旦發現感染幽門螺旋菌,只需服用特效抗生素一至兩星期,九成人士可徹底治療,復發率低。否則不幸確診胃癌,治療將會複雜得多,身體負擔也較大。

答:黃子群(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幽門螺旋菌 胃炎 慢性胃炎 讀者MailBox 胃癌 腸胃肝臟科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