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運動科學 善用動力鏈 扣殺嘭嘭聲

文章日期:2019年10月05日

【明報專訊】點解打羽毛球時,花盡力氣也沒法把球打得高一點遠一點?明明手瓜比林丹和李宗偉粗壯,扣殺卻軟弱無力?縱使小心翼翼在網前放短波,落點總有偏差?即使左撲右撲救波,總是遲來半步?技術未精的球手打波後常周身骨痛,就像卡通片中搏到盡都捉不到翠兒的阿寶一般灰心喪志。運動專家拆解,舉起手臂只是揮拍時其中一個動作,竅門是在過程中善用整個身體的力量。

高遠球——協調身體各部分發力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說,掌握力量、準確度和距離,可大大提升運動表現。技術未精的球手打波後常手臂疼痛,問題可能跟發錯力有關。他指出,有效的發力方法並非單靠獨立的肌肉(如肩膀肌肉),而是善用人體的動力鏈(kinetic chain),協調身體各部分,按次序參與連串揮拍動作。

打高遠球時要把力量經由小腿、大腿、軀幹、上臂、前臂,傳送至手腕握着的球拍,這樣發動的力量,相比「企定定」、單靠手臂揮拍強得多。雷sir說,原理和武術的三節棍或九節鞭相似,把力量逐節傳送至末端一節。他說揮拍是一連串動作,由蹬腳開始,流暢地順序轉腰、提肩,牽引手臂揮拍。只要擊球位置、角度和時間準確,便可省力地把球打得高且遠。

■專家意見

雷雄德(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

文:呂瑋宗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FEATU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