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生堅持「發夢」 港產手術機械人 反手制勝

文章日期:2019年10月05日

【明報專訊】香港自家製手術機械人,是癡人說夢?

埋首手術枱超過40年的小兒外科專科醫生楊重光說,這是一個「值得發的夢」。

手術機械人發展近20年,已經不再是新聞。香港大學外科學系名譽臨牀教授兼香港無創外科有限公司創辦人楊重光表示:「我初初做醫生的時候,big surgeons big incisions(大國手、大切口),手術切口大才看得清楚,切口開得太小,教授會鬧。」直至出現內窺鏡和手術機械人,傷口可以開得細小,病人康復時間縮短,令外科手術翻天覆地改變。

不過,目前採用的手術機械人仍有很多未完善的地方,楊舉例指出,機械臂手術需要在病人肚皮開6個切口,才能放入足夠的手術工具;而醫生只能靠1個鏡頭看着手術位置,未能顧及周邊情况。再者,醫生操控時機械臂沒有真實觸感,難控制力度大小,「鏡頭只聚焦在手術位置,其他位置看不見,加上沒有真實觸感……看不見,感覺不到,有可能撞傷其他器官」。加上機械臂體積巨大,令醫護人員工作空間受限;另外,機械臂售價高昂,成本轉嫁至病人手術費用中,普羅大眾未必能受惠。

7年花4億元 研無創腹腔、盆腔手術

針對現時外科手術機械人技術的不足,楊重光於2012年創辦香港無創外科有限公司(NISI),在香港研製手術機械人。「當時身邊的人都覺得我傻,罵我不做正經事,亂發夢。」楊重光這個夢,發了7年,花了約4億港元,開發名為Imagine的手術系統,加入最新科技,包括手術機械人、人工智能、造影技術、大數據,以無創技術通過直腸或陰道,在腹腔及盆腔施手術。

Imagine已在活豬試做切除膽囊、雙側卵巢等外科手術,團隊盼於2021年作人體臨牀測試。

■專家意見

楊重光(香港大學外科學系名譽臨牀教授)

文:鄭寶華、李祖怡

圖:馮凱鍵、受訪者提供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有片睇

了解手術機械人Imagine : bit.ly/2l1AE9v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FEATU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