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治通鑑:肌肉運用次序錯 愈跑愈傷身

文章日期:2019年07月08日

【明報專訊】潮流崇尚健康生活,不少人會選擇低消費及簡單方便的運動——跑步。跑步既能提升身體的帶氧能力,增強下肢力量,亦能約三五知己結伴同跑,促進身心健康。亦正因風氣漸盛,近年坊間興起形形色色的周末賽事,供不同程度的跑手挑戰自己。當跑者興趣漸濃,便會提升訓練量,追求更好的成績;但與此同時,若訓練量提升但欠缺基礎能力訓練配合時,傷患或會隨之而來。

單靠休息不能真正「自」癒

做運動是為了健康生活,若結果反而損害健康,這對於有志追求成績的跑手而言,或許是一個艱難的抉擇。事實上,正如小朋友未學行,不會先學跑;缺乏基礎肌力及身體控制訓練,選用不適合自己的動作模式,便會導致重複的軟組織勞損。或許你會認為:跑步不就是鍛煉下肢力量嗎?毫無疑問地,跑步的確需要應用某些下肢肌群力量,但並非全部;而一些跑步動作需要的下肢穩定肌肉,跑手並不會無故擁有。即使有良好的下肢穩定性及主動肌肉力量,錯誤的肌肉運用模式(muscle activation pattern)或會令你產生勞損,引起痛症。

什麼是理想的肌肉運用模式?試舉一個簡單例子,將右腳由站立姿勢拉向後時,會牽涉一個髖伸展(hip extension)的動作,當中除了需要用到臀大肌(主要肌肉),亦要運用到其他附近肌肉組群,如豎棘肌群、膕繩肌等。

肌肉運用模式,就是說明一個動作較理想的肌肉運用先後次序,而髖伸展理想的肌肉次序為:臀大肌、膕繩肌、對側豎棘肌群、同側豎棘肌群。若非使用一個理想的次序,或會因重複練習而導致下背痛或大腿後肌拉傷。即使休息可讓軟組織負荷減低,減少疼痛,但並不會令肌肉學習到理想的運用模式,疼痛亦會隨着訓練量再次增加而重複出現,並不能真正地「自」癒。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於7月18日起的周四晚上,推出小班教學的跑步治療訓練班,內容包括矯正運動訓練,改善肌肉;同時提供户外及水中跑步訓練、勞損痛症處理等,適合希望改善身體健康、跑步表現及加深對跑步認識的人士參與。

查詢:2783 3636

文:蘇文浩(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二級物理治療師)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