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醫生執照試

文章日期:2019年05月06日

【明報專訊】因為醫生荒,香港竟然變成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地方,市民怨聲載道,紛紛要求引進外地醫生以解燃眉之急,同時指摘醫生業界保護主義色彩太濃,架設重重關卡以阻外地醫生來港執業,其中包括有意在港行醫的非本地畢業醫生,必先考取的醫生執照試。

原為內地來港醫生而設

香港醫務委員會設立醫生執照試,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主要對象是一群在內地畢業、在港定居的醫生,他們當中不少是經驗豐富,在內地醫院和醫學院當主任、教授的資深醫生,其中有些還是我在港大的老師。他們沒有醫生執照不能行醫,憑着醫學底子在醫學院覓得教席,執教一些毋須執照也可任教的科目,好像解剖、生理、微生物等非臨牀科目。當年成立醫生執照試的目的,是要給這些內地醫生一個在港行醫的機會,考試旨在評估他們的醫學水平是否足夠,完全沒有吸引外來醫生到港行醫的考慮。最早期的執照試,只有筆試和口試兩部分,沒有臨牀試。我還記得第一次執照口試在瑪麗醫院舉行,兒科和內科的考官併在一組。當年內科人才濟濟,當考官的都是資深的教授級人物;兒科則人丁單薄,連我這初出茅廬的小子也當上考官,和我「拍檔」的,竟然是我敬畏的老師達安輝教授。達教授對考生很客氣,不會用刁鑽問題為難他們,打分也公道寬鬆,經我們那一組考核的考生,大部分都拿到及格分數。

時移世易,執照試經過數番改動,又加入了臨牀試,考生更來自世界各地,不再單是內地畢業的醫生,及格率卻是愈來愈低,還記得有一年的筆試,及格人數少得可憐,可說是慘不忍睹,要整體加分,可是加分之後及格率還是單位數,遠低於百分之十。因為執照試的原意並非為吸引外來醫生,當局完全沒有任何措施幫助考生通過考試,連課程大綱和考試範圍也欠奉。當年有些同行看準商機,晚上在自己診所設帳授課,為執照試考生惡補,成了不折不扣的「補習天王」。

考試「不人道」 難吸引資深醫生

醫委會有明確指引,執照試的程度,應和香港兩所大學醫學院的考試相若。及格率偏低,不在於個別試卷的題目特別困難,而是因為考試的「不人道」安排:執照試的範圍包括醫學生6年所讀的科目,可是考生卻要一次過通過涵蓋所有這些科目的考試。不像本地醫科生,分開6年攻讀,每年考數科,和執照試相比,難易不可同日而語。

香港醫生人手不足,市民希望引進高水平的外地醫生來港服務。執照試的最大缺點,正正就是它對有經驗的資深醫生,完全沒有吸引力。以一個資深的腦神經外科醫生做例子,他在醫學院畢業已超過十數二十年,其間專注鑽研自己的專科,腦外科技術已登峰造極,可是他要到香港執業,卻要「溫故知新」重新溫習那些早已忘卻的婦產科、病理科、骨科、精神科、眼科、耳鼻喉科、心肝脾肺腎內科、兒科等多不勝數的科目,還要通過這些科目的考試,要吸引到高資歷的醫生來港,簡直是緣木求魚。

要吸引高水平的醫生來港服務,像新加坡那樣的免試制度值得參考,有機會下次再談。

文:霍泰輝(中大副校長、兒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臨牀試 海外醫生 內地醫生 醫生流失 外地醫生 醫生荒 醫生執照試 霍泰輝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