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筋正骨:走出伸筋拉筋誤區

文章日期:2019年03月25日

【明報專訊】運動作為保健或治療的方法之一,但必須合理適量,才可達到預期效果;運動不合理或過量,健康的人也可能致病,對病人來說,更可能會延誤或加重病情。近年,公眾對於運動醫學,尤其是伸筋或拉筋,存在不少誤區:

1.把伸筋和拉筋與競技舞蹈表演混為一談

2.未能因人因病而選擇合理的運動

3. 盲目追隨某些標新立異或矯枉過正的運動

4. 誤以為每個運動都需要維持10至30秒才有效

5.誤以為運動愈多愈好

走出上述誤區,先需鑑別伸筋和拉筋:

「伸筋」是不加外力的伸展運動,通常不會超出關節的生理範圍,較為安全。目的是維持筋的柔軟度;筋柔骨正,氣血自流。因此,伸筋適用於保健、筋骨痛症治療期間或痊癒之後預防復發。常見伸筋運動有八段錦、太極拳或五禽戲等,選擇其中1至2種運動,每天做1至2套。但不合理或過量伸筋會致病,例如:有人每天打太極拳、太極扇、太極劍等3小時,半年之後雙膝疼痛;又有人因為每天彎腰5次,每次維持30秒,3個月後出現腰痛;還有常見看手機導致頸痛,都是因為持續低頭伸筋造成。不過,當肌肉萎縮、乏力或關節不穩定而需要鍛煉肌肉時,抗重力或抗阻力伸筋運動就需要每次維持10至15秒。

「拉筋」是要施加外力的牽拉,可能會超出關節的生理範圍,較為大力拉筋前,必須排除骨質疏鬆等筋骨器質性病變。當拉筋的外力過大或次數過多,可能會造成運動創傷;因此,正常的筋還是不拉為好。

伸筋保健 拉筋多治病

有人因為每天主動牽拉小腿5至10次,每次維持20秒,半年後雙足跟腱疼痛。不過,如果筋骨舊患、骨折或脫位解除外固定後,或長期疲勞導致筋收緊或關節僵硬,如肩周炎、肘關節僵硬等,拉筋就成為常用的運動療法之一。無論是自己用力的主動拉筋,接受醫者牽拉的被動拉筋,或是借助儀器拉筋,目的都是促使粘連或收緊的筋回復柔軟度,或把僵硬關節還原正常活動範圍。因此,拉筋力度必須以病人忍痛能力為限度,漸進加大,每次加大拉筋力度必須瞬間完成,持續大力拉筋,會加重患處炎症,影響療效。

綜上所述,從運動醫學角度來講,伸筋常用於保健或治病,拉筋多用於治病。伸筋可作為拉筋的熱身運動。無論伸筋和拉筋,要合理適量和適度,以免增加筋骨勞損或加重病情。如果因筋骨問題需要運動療法,最好在骨科醫者指導下進行,才可望事半功倍。

文:吳思團(香港中醫學會前會長、註冊骨傷科醫師)

網址:www.tcmorthopedics.com.hk

相關字詞﹕吳思團 伸筋 拉筋 正筋正骨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