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飛輪旋轉220年 結合精密機械與工藝

文章日期:2021年07月14日

【明報專訊】就算對機械表不熟悉的香港人,也大都聽過「陀飛輪」這個名詞,甚至將它視為高級腕表的代名詞。陀飛輪原本是為了減低地心吸力對機芯的影響而發明,但來到現代已變成鐘表工藝的指標,多於令腕表走時更精準、具實際作用的裝置。陀飛輪面世至今220年,與陀飛輪發明息息相關的Breguet早前特別舉行主題展覽。

因為一首流行曲,提起高級機械腕表,一般人可能會立即想起「陀飛輪」,甚至以為「陀飛輪」是腕表或品牌的名稱,其實它是機芯內的一組裝置。1801年,製表大師Abraham-Louis Breguet設計陀飛輪並為它申請專利。當時人們將時計垂直佩戴並放於背心口袋,但地心吸力會影響擺輪游絲的擺幅,經過長時間會造成走時誤差。Breguet為此構思的裝置,正是要抵消地心吸力對擺動器的影響。他將擺輪游絲和擒縱裝置(擒縱叉和擒縱輪)一同裝配於一個不斷自轉的活動框架之中,分散地心吸力對擺輪游絲的影響。由於裝置的框架與其他零件不斷旋轉,故取名為「Tourbillon」(陀飛輪法文原名),意思為行星系統,Breguet本人和他創立的品牌亦因此而進一步確立其腕表界的地位。

發明陀飛輪獲國王青睞

Breguet本人在15歲時開始成為製表學徒,隨後在法國凡爾賽和巴黎繼續從事製表工作。他製作的Perpétuelle自動表吸引了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和瑪麗皇后(Marie-Antoinette),自此聲名遠播。一般認為他創製陀飛輪的想法在1793至1795年逗留瑞士期間醞釀成熟,直至重返巴黎6年後,於1801年6月26日獲得專利。

他一生中僅售出35枚陀飛輪時計,當時機械表的每件零件也由人手製作,此數字反映這項精密裝置的製造過程極為複雜。根據傳世的紀錄,多位君主包括英國國王佐治三世和佐治四世、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七世等,都是陀飛輪時計的支持者。後來Breguet品牌亦延續製表大師的精神,在1920年代開始投產全新的陀飛輪懷表(及後來的腕表)。最初僅有少數人士留意這歷史產物,直到1980年代起,各大品牌重新將目光聚焦在陀飛輪,並視駕馭陀飛輪製作技術為高級機械製表的指標。

機芯上再現巴黎製表工坊

品牌剛在K11 MUSEA舉行展覽,帶來一系列陀飛輪傑作。首度在港亮相的Classique Double Tourbillon 5345 Quai de l'Horloge腕表,糅合精密機械與美學,整個機芯猶如精緻雕刻一樣,機芯圍繞軸心運行,每12小時旋轉一圈。機芯搭載兩個獨立的陀飛輪,兩個陀飛輪均每分鐘旋轉一圈。腕表所有零件均經過手工拋光、倒角和緞面磨砂處理。發條盒表橋設計與別不同,採用「B」字設計,以做舊效果的精鋼製成。底蓋鐫刻「House on the Quai」字樣以及一幢巴黎建築物,是Breguet生前創作時計的地方,腕表全球僅限量4枚。

Classique Grandes Complications 5359特別版腕表是為香港市場而設的獨家款式。腕表搭載陀飛輪功能,並在陀飛輪美學工藝上添加轉動的「B」標誌小秒針。表圈、表耳及表框鋪鑲134顆長方形鑽石,搭配帶有手工鐫刻圖案的18K白金表盤及傳統鏤空寶璣藍鋼指針。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Squelette 5395腕表則配備581型超薄鏤空陀飛輪機芯,其18K金機芯經過鏤空處理,僅厚3毫米,鏤空處理輕盈通透,移除接近一半的材質,挑戰物理極限,是世界上最纖薄的陀飛輪之一。機芯綴以雕刻及鐫刻飾紋工藝。陀飛輪亦經過重新設計,其鈦金屬框架直接與齒輪系統契合,框架重量不到0.29克。

糅合芝麻鏈、萬年曆等功能

除了陀飛輪,Breguet也一直在腕表上結合不同的複雜發明。Tradition 7047腕表不只兼具陀飛輪及雙層游絲,更使用了專利授權的鈦擺輪與矽質游絲,較耐磨損和防磁,亦減低溫度變化對擺輪游絲的影響。腕表結合芝麻鏈動力平均輸出技術,走時更加精準。Marine Tourbillon Équation Marchante 5887腕表,就配備最新一代陀飛輪、萬年曆等功能,表盤中央飾有機刻雕花波浪圖案,象徵Marine系列與海洋的聯繫。表背以人手刻上古老的法國海軍旗艦Royal Louis於機芯橋板上,發條鼓部分飾有手工鐫刻的羅盤玫瑰圖案。腕表設有兩枚分針,分別為傳統的民用時分針和直接顯示太陽時的第二分針,搭載獨具品牌特色的萬年曆。

●查詢:3105 9823(三寶)

文:張曉冬

編輯:陳淑安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Watchout]

相關字詞﹕陀飛輪 腕表 每日明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