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消費者環保訴求 舊料製新裳 推動可持續時尚

文章日期:2020年08月27日

【明報專訊】在文明社會,大眾對知情權和透明度的要求愈來愈高,政府或商業機構若稍有差池或隱瞞,隨時引來大衆的討伐。同樣的事情亦發生在時尚產業,從前的時尚品牌、設計師、媒體以至零售商,會將「時尚」的觀念灌輸及推廣給大衆,兩者關係是從上而下,上層主導了下層的欲望與需求。但時移世易,消費者前所未有地重視環境保護、動物權益、減廢減排等問題,時尚產業作為污染環境的源頭之一,再也不能迴避問題,還要虛心聆聽來自大衆由下而上的聲音。

資本主義市場的特色,是追求高額利潤,因此造成很多不能用金錢去彌補的問題,例如過度以至破壞環境的生產。然而近年,各種可靠的科學分析實證,加上大衆極度關注相關議題,企業在不能得罪消費者和長遠發展兩大前提下,開始正視可持續發展。時尚產業當然也不甘後人,至於香港這個自命成熟又先進的大城市,這裏的企業更要緊貼這個大趨勢。

創造力帶入可持續設計 正面影響業界

Joyce作為香港以至亞洲的時尚零售先驅,最近特別為可持續時尚推出Conscious Project,以creativity、craftsmanship及care為計劃宗旨,採購團隊從世界各地引進可持續時尚品牌,Joyce團隊透露市場反應頗為積極正面,「可持續時尚是當今熱話,我們希望支持和分享可持續時尚的各種觀點,同時堅持Joyce在質量和工藝上的要求。我們很高興客戶對可持續時尚同樣感到好奇,並樂意體驗新設計師的作品」。市場正面反應確實令人鼓舞,因為在Joyce消費得起的多是中產或以上的富裕一群,他們關心社會的程度可能不及年輕一代,但若然這群人也體會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那時尚產業才有望做到範式轉移。

但怎樣去平衡美學、生態及道德之間的矛盾?「許多業內人士都在談論可持續發展的壓力會阻礙創造力,但我們看到的,卻是設計師把創造力帶入可持續的設計中,並為業界帶來正面影響。若持開放態度,美學、生態和道德不是矛盾,而是不同的可能。正如Conscious Project裏合作的設計師,Joyce將繼續尋找支持這種想法,結合更多志趣相投的時尚品牌。」Joyce團隊說。

團隊不斷捫心自問可做什麼

Conscious Project引進多個可持續時尚品牌,明報life&style訪問了當中5個。例如曾擔任演員的設計師Greg Lauren及其同名品牌,就以剩餘美國軍服和工業廢舊品製作時裝,他認為發展可持續時尚的困難,是必須要令消費者改觀:「可持續時尚已不是僅僅一個趨勢或風格,而是必須要做的事,設計師需要以美觀、精巧的作品感動消費者。」那什麼是可持續時尚的完美標準?他說要以行動來實踐:「我與團隊不斷捫心自問,『我們是否正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是否逐步解決問題?』、『我們還能做什麼?』這些問題提醒我們尋找答案並付諸實行,這非常重要。」

來自紐約北部的設計師Gary Graham,與Joyce聯乘一個膠囊系列。喜歡將古董掛氈與軍裝混合的他解釋:「我喜歡兩種紡織品形成對比的構思,一種非常浪漫,另一種則非常實用。顏色和紋理也可以很好地配合使用,我的所在地就有這兩種物料供應。」就地取材正是減排的有效方法。他認為:「不能對自己過分嚴苛,在賺錢與應用環保物料之間,千萬不要做出一些偽善的行為,因為我們總不能任何時候都做到零浪費。」

長褲結合斜挎袋製軍褸 每件生產需40小時

同樣喜歡採用軍服up-cycle的設計師Christopher Raeburn,來自倫敦東部,其品牌RÆMADE的出品極盡細節,其中一件引人注目的Anti-G Field軍褸,就是由皇家空軍戰鬥機員穿著的Anti-Gravity長褲製成,並結合了英國軍方使用的防水斜挎袋。「我們的裁縫師Zory花了2天半來製作樣本,正式生產時每件也需要40小時,包括摘領、修補和縫製等。」他解釋RÆMADE的up-cycle時裝製作如何費時,亦道出自己對可持續時尚的標準:「真正『完美』的標準不但要對環境或社會的負面影響減至零,而且要做到對人類和地球產生正面影響。若要達到目標,每個設計師都要評估自己的供應鏈,找到採用可持續發展及再生過程的方法,這樣就能形成積極的反饋循環。行業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沒有一種方法能適合所有情况,成功的要素在於各方面協作。」

他對可持續時尚的未來可感樂觀?「時裝行業有很多不合理之處;過度的生產和消費根本就『互為共生』。作為企業或個人需要合作和推動可持續發展這個別具意義的趨勢。雖然針對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科技令我感到樂觀,但真正給我希望的是我遇上的年輕畢業生和新進人才,他們的好奇心和決心能令可持續時裝設計繼續蓬勃發展。」

除了用剩餘布料製作up-cycle時裝外,來自韓國的品牌Tiger in the Rain另有更奢華的素材,設計師Jung-Sun Lee喜用Chanel、Hermès和Burberry等經典產品作獨家訂製、重修和重新設計衣服:「Tiger in the rain的目標是『reformation of the aged tastes』,使用這些經歷時間洗禮的經典產品是最合適不過。」品牌的膠囊系列亦於Joyce獨家發售。

專門收藏古著的Byronesque則為Joyce帶來1980至2000年代的時尚衣飾,品牌包括Maison Margiela、Helmut Lang和Comme des Garçons。涵蓋的除了時裝騷上的標誌單品,還有未曾投入商業生產的作品。問到Byronesque以什麼標準選擇收藏品時,品牌團隊答道:「我們專注於當代復古(contemporary-vintage)古著。即由1970年代末的punk時代開始;到面世至少10年的古著。我們不是二手企業或轉售網站,因此不會認為『古』等同『好』,我們的篩選亦非常無情,一件永恆(timeless)或是經典(classic)的衣服雖經得起時間考驗,卻也可以是缺乏創意,我們收藏的古著必須捕捉到當時的文化和影響時尚的未來。」

Byronesque對時尚產業的過去與未來似乎有精闢見解,他們認為哪些奢侈品牌為可持續時尚設定了標準?「從近代時尚歷史來看,Martin Margiela是可持續設計的佼佼者。他將不相稱的物料翻用,重新想像並設計成新品,從我們看來這就是最可持續的時尚品牌。我們追求的衣服是能夠長期擁有,而不是一不喜歡就將其轉售或出租,這只會鼓勵用完即棄的文化。」再問對可持續時尚的前景,Byronesque團隊有以下見解:「我知道很多小型品牌都做着令人驚喜的減廢行動。我對科技的發展也感到鼓舞,例如現有科技能種植皮革,這有望終結殺戮和『穿著』動物的行為。但直到大集團和品牌在可持續和道德方面做出重大改變前,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共同關注未來 撼動固有慣性

各位受訪者對可持續時尚的看法雖有異同,但大體正面樂觀。然而要令時尚產業全面轉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似乎遙遙路遠,時尚業界固然還有很多相應的事情可做,但正如設計師Gary Graham提及,「在賺錢與應用環保物料之間,千萬不要做出一些偽善的行為」。我們都要知道羅馬並非一日建成,然而每個已醒覺的消費者都可以成為「加速師」,身體力行影響身邊其他人一同關注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因只有絕大多數人有共同意志時,才能撼動時尚產業固有慣性。即使時尚的定義或因可持續發展而有所改變,但始終「時尚不離生活」,若我們在生活層面不作改變,最終活在生態摧殘的環境,那時談時尚又有何意義。

查詢:Joyce 2810 1120(中環店)

文:溫兆明

統籌 / 溫兆明

編輯/廖偉龍

IG:mp_lifeandstyle

電郵/ 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Life &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