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設計師Sander Wassink 設計增值 轉剩材為盛材

文章日期:2020年06月17日

【明報專訊】英文alternative是一個容易令人誤會的形容詞,翻譯到中文「另類」的誤會則更深,彷彿讓人以為「另類」只有對立的方向,殊不知其實像是不斷節外生枝的樹椏,非正統的事物並不等於自動歸類成地下,趣怪媚俗都可以是「另類」的品種之一。荷蘭設計師Sander Wassink正正是當下荷蘭設計界另類中的另類,帶點Kurt Cobain的感覺。

在De Stijl荷蘭風格派運動以後,荷蘭家品設計的國際影響力,由冒起的Droog Design接力。如以Droog Design的成立作為荷蘭設計發展的分界線,不少踏足國際舞台的設計師,如第一代的Marcel Wanders、Piet Hein Eek,又或是第二代的Maarten Baas、Bertjan Pot,其設計都有種「大器」的感覺;而後來的設計世代,亦多少承襲這種「出得大場面」的特質,成為走入國際巿場的必備條件。但Sander Wassink的氣質卻截然不同,亦難以用字詞來準確描述這種氣質。以音樂為比喻,有點像Cake版本的I Will Survive,不止於玩味,而是有種「死仔包」或「爛仔」的感覺,同時得得意意的感覺,取代了荷蘭設計以往的「大器」路線。但有趣的是,Sander Wassink作品的國際曝光同樣不少。

Sander Wassink作品有別於既有的另類定義,其中一個原因是用色。如他在2017年De Stijl百年紀念時推出的Mondrian For Sale系列,用上De Stijl大師Piet Mondrian耍家的紅黃藍用色,以日常生活用品作模,將拖鞋、旅行吹氣枕頭等化為單色陶瓷,呼應De Stijl的簡約特質;而背後其實是反思因De Stijl百年紀念應運而生的各式紀念品,De Stijl如何成為了純被消費的巿場元素。他的另一個作品This was a Counterfeit,亦是以鮮色為主色,為各式假貨服裝加入摩洛哥刺繡,一改這些假貨服裝被銷毁的命運,亦扭轉了這些物件本身的價值。

「椅子」概念 不必要的實物

「我本身最感興趣的,是現代生活殘留下來的物資,這些物資其實極具潛力。我的第一個設計企劃,是我的畢業作品State of Transience。這個攝影作品系列,用上不同的殘留物資製作成只供拍照用的椅子,拍攝後便將物資拆散,重組成新椅子再拍攝,呈現當代物質過盛的生活。這種手法的重點,在於trash of trash。」它以一系列照片作為表現手法,能讓觀者看過垃圾成為椅子後,再瓦解成為垃圾,然後再回魂成為新椅子的過程,讓創作與解構這個循環不斷輪迴下去。

這輯照片到世界不同地方展出時,不少人以為椅子是真的,亦有人要求同場展示照片及椅子,但Sander Wassink告訴他們不可能,因為椅子已被循環重組再拍攝了。「這個作品的重點,是帶出『椅子』這個概念,並用上在垃圾桶找得到的素材製作。實際上,人們對照片的興趣遠比實物大。這一點很有趣,反映了當代消費影像的需求遠比實物大。當實物被創作及拍攝下來後,便彷彿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剩餘物的層次

寫關於升級再造設計師的作品時,時有神來之筆的錯別字,如將「剩餘」誤寫為「盛餘」,但在這個天然物資逐漸短缺的時代,「盛餘」倒是貼合Sander Wassink為殘留物資的價值平反的想法。

「我相信創作新事物時,需要拆除其他事物作素材。當要開展新的設計企劃,最好由破壞一些東西來開始。現時我們身邊有不少剩餘物資,其實內藏比新事物更多的信息,亦因為經歷時間洗禮,滲透更多有趣元素。當中可以看到不同人的思想、生活方式,如何隨時間變化。我很喜歡這些資訊,更喜歡利用這些資訊創作新作品。我的另一個作品Ghost Architecture,該能清楚解釋這個概念。這個攝影作品記錄了不少在已有建築加建或改建的照片,當中可以看到不同層次的物料、時間痕迹、建築風格及設計手法等。假如是由零開始,便沒有了這種層次感,不斷變化的素材本身亦更有生命力。能欣賞這些元素,是一件有趣的事。」

升級再造 反映消費價值

除了攝影,Sander Wassink亦有不少升級再造作品,如Stacked玻璃燈飾系列,便是其中一例。但他認為,升級再造只是手段。「早於計劃開始前,我便留意到玻璃是當代生活的主要剩餘物資,於是有了用玻璃器皿及組件作素材的想法。其後與Design Academy Eindhoven的同學Ma'ayan Pesach,接受了Hotel Not Hotel酒店的委託設計新燈飾,便有了將這些玻璃用上銅框組合成吊燈的想法,是一個以產品為本的實際企劃。」

在創作這個系列時,最重要的是如何組合。當中的有趣之處,是玻璃本身是一種單一物料,但當大家走到二手店,又或是跳蚤巿場,會發現各有特色,大小、質感及形態不一的玻璃器皿,是一種有趣的再造素材。「假如你要量產全新燈飾,單是手吹成形的成本已是天文數字。但當我們用上這些二手素材來量產製作時,既能保留當中美態,亦能善用素材。」

他們的原有計劃是用這些玻璃作模具,但在收集玻璃後發現到它們的潛質,如未能善用創新未免太可惜,於是變成了這個系列。他們用上彩色樹脂接合各個玻璃組件,帶來不同色調的燈光。設計過程也為他們帶來一點反思:「為何在歐洲的二手店會有這麼多玻璃器皿?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有種追求『全套』的概念。當買了一套新的玻璃用品,會發現舊的不能配襯,便會將部分甚或整套換掉,這正正反映了當代的消費價值觀。」

文:Dawn Hung(www.sedimento.co)

編輯:陳淑安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Life & Styl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