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面對互聯網衝擊 實體展覽何去何從?

文章日期:2020年03月25日

【明報專訊】一直以來,設計展與互聯網的關係相當微妙。一方面兩者處於競爭狀態,一如網店與實體店之間的拉扯。另一方面,近期病毒肆虐,虛擬設計展成為了這段禁足時期較為安全的交易渠道。但長遠而言,虛擬設計展是一種過渡手段,還是因應時勢能取代實體設計展?早前跟鹿特丹與設計展Object Rotterdam總監Anne van der Zwaag見面,談到數碼世代與設計展時而互補時而競爭的關係。

近日設計界的其中一個熱議,是由Dezeen設計雜誌發起,因應米蘭設計周順延至6月而舉行的Virtual Design Festival,提供一個「消毒」渠道,維持設計界的動態,但另一方面亦有擴張Dezeen自身版圖之嫌。設計展與互聯網,應保持怎樣的關係,並如何各佔各自應有的定位,成為封城時期對設計界的衝擊下該思考的問題。

數碼化年代實物或更重要

早於2007年成立的Object Rotterdam展覽,順利地在今年2月大規模封城前舉行。整個展覽着重親身體驗設計的作品之於新世代設計師的重要。

Object Rotterdam總監Anne van der Zwaag表示,「我相信實物會變得比數碼媒體更加重要,一如設計精良的精裝硬皮書,特殊紙質及亮麗平面設計具備與別不同的感官享受,並非電子書可比擬。在生活日趨數碼化的世代,我們便愈渴望實際交流,讓身體感官感受。這個道理,亦可放諸於室內與家居設計品。」

Object Rotterdam作為設計展本身有不少賣點。雖以新生代設計師為本,同時亦有成熟品牌同場展出,結合舊雨新知。參展者可即場售賣作品,單賣或下訂單亦可,有助多方面開拓銷售。

設計展的場地也有心思,如之前曾在1950年代建成的郵輪ss Rotterdam上舉行,今屆則移師到國家級文物建築HAKA大樓。「Object Rotterdam本是一個小規模的設計展,面向藝廊,以飾物為主。我自2012年接手後,便親自策展,將之化為一個跨界別的設計展。展覽另一個特色,是讓不同群眾能親身接觸設計師互動交流。在這個大方向下,參展人數由最初的20人大大增加至200個單位,空間亦由1000平方米增至7000平方米。設計師能親自發售個人作品,並能直接取得所有收入,對支持新進設計師,讓他們能收支平衡十分重要。同時,場地本身在設計展擔任很重要的角色。我從不租用商業活動空間。建築本身是一個很好的引子,吸引遊人到場參觀建築物,同時發掘各式各樣的新奇設計品,能吸納新觀眾之餘,亦能為各個參與者帶來意外得着。」Anne續說。

現身說法的重要

為了保持Object Rotterdam的跨界別特質,Anne van der Zwaag不時到處發掘新作。在Anne眼中,設計並非一個純粹的界別。「只要與創意相關,都可納入設計範疇,並透過不同形式展現。我會邀請不同領域的創意人士展示作品,不論是藝術、時裝、建築還是平面設計。」

設計展一向在設計工業中擔任伯樂角色,讓業界人士發掘別具潛質的作品及新秀,但現時不少設計師都透過社交媒體來發表作品,迴響也不少。「現時設計師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將個人想法和設計推向市場,而最重要是提高知名度。除了社交媒體,博覽會、設計展等平台亦同樣重要,畢竟最具說服力的展示方式仍然是『面對面』。Object Rotterdam讓設計師能現身說法,在展內不只會遇到設計愛好者和潛在客戶,亦會遇到同業如記者,代理商,策展人,大品牌與小商店和藝廊代表,造就更多機會。我總是說,薄利多銷比高價營銷好,因為曝光度更高,更多人能接觸及認識作品」。

文:Dawn Hung(www.sedimento.co

編輯/劉家睿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Life &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