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如藝術家 穿在身上的羽絨雕塑

文章日期:2019年12月05日

【明報專訊】世界沉悶,或許與人的創意思維與眼界有關。但凡與「正常」稍為偏離的一事一物,均不易被普羅大眾接受。以時裝工業作例子,表面是個講求創意的地方,可是當出現前衛另類的設計,卻總會換來絕大多數人的咋舌反應,甚至乎衍生出「時裝嘅嘢我識條鐵咩」的時興說法。當創意淪為「笑柄」,衣服變成「死貨」(deadstock),自然不能夠帶來可觀數字(生意額)。雖說時裝離不開商業考慮與因素,也不要忘記,時裝賣的還有夢幻與想像。Moncler推出的以創意先行的Moncler Genius企劃,正好提醒大家創意原本就是天馬行空的。

若要把時裝設計師分類,大概可分為以下的兩種:有些設計師像個生意人,製造的衣服着重流行元素,且必須「容易carry」,僅將既有的時裝元素「翻生」,不需加入什麼創新想法。例子?不用舉名列姓,反正在時裝圈比比皆是。另一些設計師則像藝術家,甚至乎雕塑家,他們着眼於衣服形態,對商業考慮近乎零,從不介意「能賣得多少件衫」,堅持鑽研自己喜歡的設計。

前瞻設計先鋒

當中的代表人物,就有1990年代震驚時尚界的Hussein Chalayan。天橋上的作品,極具實驗味道,經典作如將木製的咖啡茶几變成一襲層疊長裙,還有外形十足人造衛星、裙尾「開篷」的硬款裙等,不斷透過面料與技術,突破時裝的可能與界限,贏盡時裝迷的掌聲。然而,被盛讚的前瞻設計,卻沒有成為大眾衣櫥中的must-have item,Chalayan亦不如同輩設計師般名利成就。忠於自己的他,曾說過一句「理想」明言:「設計師只需做感興趣的事,而不是純粹替別人工作。」處身於利字當頭的時尚界,他的這份堅持尤其難得。放眼當今的時尚界,即使科技比起昔日更為進步,試問又有多少時裝設計師擁有Chalayan的膽量,埋首炮製「叫好不叫座」的作品 ? 再加上,當下全球經濟趨向不明朗,整個時裝界均愈來愈講求商業利益,又有多少品牌「放膽」讓設計師發揮天馬行空的創意?創造「無乜人會買」的衣服?

顛覆大眾對羽絨的刻板印象

在這個時勢,Moncler卻推出以創意先行的Moncler Genius企劃,給一眾天才設計師下戰書,讓他們透過獨有的風格,來重新演繹品牌的「招牌作」,帶來變化多端的羽絨設計。一方面,既為品牌注入更多樣化的時裝元素;另一方面,亦趁機向世界展示衣服的可塑性,顛覆大眾對羽絨的刻板印象。這高明的包裝手法,亦令早已被時裝界玩得憋悶的「聯乘系列」變成高層次的創作。

作為一個成功的時尚羽絨品牌,Moncler在「選將」方面,亦甚懂得在商業與創意之間取平衡。自2018年創辦以來,獲邀「長駐」企劃助陣的,就有日本潮流教父藤原浩,以及英倫浪漫之母Simone Rocha,兩人均擁有相當龐大的男女粉絲群,筆下設計極具號召力。話雖如此,亦不得不承認品牌確實有借企劃來推動創意。像是與藤原浩和Simone Rocha兩人相比,名氣較低的倫敦新銳男裝設計師Craig Green,亦備受品牌欣賞,兩度「冧莊」被招攬企劃其中。他首個為Moncler Genius炮製的2019春夏系列,取材自帳篷和風帆,並將簽名式的繩索元素、寬鬆垂墜風格糅合其中,塑造成「可穿戴的居所」,改變羽絨予人厚重的錯覺,設計可說是一鳴驚人。

充絨設計 輕盈材料

來到2019秋冬季度,他再次挑戰羽絨的輕盈度。這次他帶來了膨脹感十足的充絨設計。啟發自羽絨填充的特性與技術,衣服的外觀看起來非常厚重,但重量卻如羽毛般輕盈,同時兼具防護功能。在創作過程當中,Craig Green和他的團隊,選擇了最為輕盈的材料,由組件結合而成的複合結構,可自由組裝,伸展成多變形態,令線條誇張的衣服,能夠輕便折疊並壓縮體積,再次突顯出羽絨的無限可能。

Craig Green兩個季度設計的羽絨系列,均從概念出發,實穿度為副,就如前輩Chalayan一樣,堅持做着自己喜歡的創作。當被問及為什麼經常使用雕塑作為呈現作品的方式時,他這樣說:「我總嘗試透過具創意的視效,來給予人們想像空間,於我而言,這是創作時裝中,甚為重要的一部分。」

查詢:Moncler 2524 7779

文:Vivian Lau

模特兒:Ivan K.(Primo)

化妝及髮型:Chris Lam、Hailey Tang

統籌:John Wan

編輯:陳淑安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Life &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