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古董拍賣 乾隆時期收藏 跨文化藝術

文章日期:2019年11月27日

【明報專訊】乾隆皇帝自詡「十全老人」,武功威震四方,但原來也是一位出色的收藏家。邦瀚斯(Bonhams)中國古董藝術部主管王晰博說乾隆好學、愛出巡、熱愛新事物,又受宮中老師和西教士薰陶,培養出銳利的藝術眼光和廣闊的見識。「不少當代藝術家崇尚跨文化藝術、以生活元素創作,乾隆當年已經做到。」今季秋拍一批乾隆時期的宮廷古董足證當時的超凡工藝。

「乾隆在充滿藝術的環境成長,又經西方教士接觸西洋藝術,令他被模塑成藝術學者、收藏家和鑑賞家。他曾為紫禁城內的古董作分類整理,甚至按價值評級。」邦瀚斯(Bonhams)中國古董藝術部主管王晰博說乾隆既研究前朝工藝,亦融會西方的技法和風格,他下令造辦處及相關官員仿做,甚至創作。

呈現西畫技法 如意耳瓶中西合璧

乾隆朝代的瓷器見證乾隆同時追求仿古和創新的精神。王晰博說雍正至乾隆期間,景德鎮御窰由督陶官唐英監督。當乾隆一有創作意念,便下令他繪畫草圖然後想辦法燒製。「皇帝鍾意的一定要做,否則會斬頭!」王晰博說唐英本身不懂燒瓷,但他努力討好皇帝、苦心鑽研材料和配色技巧。「今次的焦點拍品青花秋葵瑞芝如意耳瓶,有機會是由唐英監督下製成。」

「此款式的花瓶配搭如意耳設計很少有。花瓶體積細、顏色淡啞,沿襲父親雍正喜愛的類型。瓶上的萱草捲葉紋明顯受西洋影響,畫法亦用深淺濃淡營造立體感,明顯是西畫技法。瓶上亦繪有其他植物,如具中國特色的靈芝,還有外形像手掌的秋葵。」王晰博說秋葵在宋朝畫作中常見,但較少在瓷器花瓶上出現。「曾在明成化宮碗上發現有秋葵,但存世的只有10多隻。」

傳統中式畫主題以花草為主,乾隆卻嘗試畫西洋主題,甚至使用歐洲的琺瑯彩。王晰博說傳統中式書畫的色彩不多,琺瑯彩色彩豐富,大大增加寫實感。「今季一款銅胎畫琺瑯開光人物蓋盒藍彩,畫中歐洲婦女和背景的比例準確,以濃淡營造天空的光暗層次;另一款掐絲琺瑯朵花紋人足筒式花盆,以紅地掐絲組成花瓣圖案並填上多彩琺瑯釉,畫功極精細。」

古玉專家乾隆 製品充滿創意

乾隆自小被老師灌輸古玉知識,宮中的製品當然精彩,一款18世紀青玉燒古雕仿古鳧尊便是充滿實驗味道的作品。「它原色是白色,估計工匠曾把它燃燒以產生古舊青銅器的感覺,而外形是仿青銅器設計。」不過,商周時期並未發現有此青銅器類型,反而在明朝的古物著作曾有記載。無論乾隆是棋差一着還是刻意創新,此製品仍充滿玩味。

而另一款拍品御製青白玉雕第四嘎禮嘎尊者山子的創意更濃。「乾隆常出巡想法自然多。因當時還未有相機,當看見喜愛的風光會叫畫師畫出來。」有時甚至把畫面「移植」到玉上。「玉雕中的羅漢在山洞打坐,這是書畫中常見的構圖。」羅漢和佛像是乾隆朝珍品的重要主題。清代各派佛教赴京向朝廷進貢佛像,尼泊爾風格也傳入宮中,工匠亦參考製成一款18世紀銅鎏金無量壽佛。「佛像的蓮盤肥厚,加上佛像髮髻高聳、衣物貼身,充滿尼泊爾風格。」

此外,今次拍賣會還有一款英國鐘表名匠Henry Borrel,在乾隆朝為中國市場製造的銅鎏金精雕活動人偶報時報刻音樂坐鐘。邦瀚斯亞太區鐘表部主管陳凱嘉說,「坐鐘報時會播放音樂,鐘底的船隻、『水柱』會隨音樂活動。而時鐘外殼有精緻的浮雕和寶石,白色琺瑯彩時鐘面板品相極佳。坐鐘由日本藏家釋出,經專家修復後機件已能正常運作。」她說音樂坐鐘是清皇帝喜愛的西洋貢品。「因較難保存,後世只能在北京或歐洲等博物館才有機會看到。而一款和它比例接近的款式,曾在2012年於一間國際拍賣行以約890萬港元成交。」

文:呂瑋宗

編輯:陳志暘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拍賣 乾隆 乾隆收藏 邦瀚斯 收藏 每日明報-Life & Styl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