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 時裝重鎮暗湧處處

文章日期:2019年10月31日

【明報專訊】英國對時裝工業的重要性,除了是商貿據點,更包括英國本身的多個優勢,如Savile Row度身訂做西裝、特色布料、帽藝,和更重要的人才。不少大品牌的設計主帥如主理Loewe的Jonathan Anderson、刻劃Givenchy新版圖的Clare Waight Keller、振興Bottega Veneta的Daniel Lee,甚或是執掌Maison Margiela的John Galliano,都是英國輸出的設計師。脫歐大限一再推遲,可會像文翠珊或約翰遜所言般fungible(可被替代)?而脫歐對英倫時裝界有何影響?業界又能如何備戰?

因為這個脫歐專題,或公或私到訪倫敦3次,有不少訪問以外的觀察。一是感到普羅大眾的不安,有點像刺蝟,一方面怕,另一方面要保護自身,同時想保持以往日不落帝國的優越感。二是接觸不少業內人士,大都不接受訪問,甚或忽視受訪要求。電郵查詢的連拒絕的回覆亦欠奉,造訪多次的則不了了之,當面垂詢的則耍手擰頭。三是不少接受訪問的受訪者,回答都傾向保守。四是業內新世代與中堅分子的反應不一,十分明白當下脫歐帶來的衝擊,亦在思考如何走出劣勢,老一輩的則不知是秘而不宣還是鴕鳥了事,努力保持門面。這些觀察未必能讓人明白脫歐為英倫時裝局勢帶來的實際影響,但能看到他們不願對外人訴說太多,內裏卻存暗湧。

Savile Row客源國際化 影響較少

談到英國時裝/服裝業,最先想到的是Savile Row訂做西裝,是支撐整個工業的支柱之一。但出乎意料,以為是保守主義當道的行業,卻最快回覆我們。「脫歐對Savile Row帶來的影響,與其他時裝品牌有別。其中一點,是每個訂做品牌都以國際化客源為本,即使在大多品牌生意下調時,在營運方面仍有足夠的緩衝空間。實際上,Savile Row整體生意表現樂觀,客人大多來自美國、中國及日本,只有小量來自歐洲,這種營業架構,形成一個安全網。」Savile Row Bespoke Association總監Su Thomas說。

在Su Thomas安排下,同時約見了Anderson & Sheppard執行董事Anda Rowland。Anderson & Sheppard,是已故Alexander McQueen師承的西裝剪裁品牌,有超過一世紀歷史。Anda Rowland為當下局勢分析:「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分為3個層面來理解。首先,最高的層次,脫歐對英國生活及時尚品牌形象帶來的影響。第二,對生產的影響,如物料價格因為關稅衝擊、英鎊跌價、匯率波動、重新協議交易等而受影響。現在我們仍享有歐盟免稅的自由度,但脫歐後,便會重設出入口關稅。第三,是機構上的變革,如時裝中小企需要聘請專人處理大量出入口文件、相關的法律專才處理法律文件及交易協議。所以不論私人企業及政府,都需要改變現有架構,增加人力成本。在形象上,英國相對地幸運,因為有王室帶來連續性,特別是新一代如威廉王子等。相對於講究潮流的時裝,Savile Row與英式傳統的關係強,因為王室形象、歷史而較為穩定。在原材料方面的影響則較大,雖然不少品牌用上英國布料,但也有不少製布原材料靠入口得來。現時已看到原材料價格的影響。幸好,Savile Row產品獨特,同時能走遍世界提供服務,亦成為其他時裝品牌沒有的優勢。」

匯價改變 或流失人才

現時英國的時尚工業仍能運作正常,亦受惠於英鎊價格下調令產品價格更相宜。但這個正面影響只是短期,長遠而言成本會持續上漲,增加品牌負擔;而除了金錢,更重大的影響是人才。「脫歐可能會令有意投身英國時裝界的人卻步。有不少人士是因為英鎊匯價高而願意在英國工作,然後將工資轉回出生地。但當英鎊匯價下跌,對這一批外來生產力便沒有吸引力。不過,對於學徒需要接受4年訓練的Savile Row,本身的學徒也經過篩選,所以人才流失問題較輕。」Anda說。

相對而言,時裝界的中小企如新進品牌所受的影響較大。有些是本地品牌,有些則如來自瑞典的Per Götesson,畢業後留英發展。他與主理配飾、原籍於德國的拍檔Husam el Odeh,同樣受惠於歐盟帶來的流動性,留在倫敦大展拳腳。脫歐後除了財務上的影響,其實最大的影響,是「地域」改變帶來的情緒影響。

「脫歐對我們來說,完全是一個新挑戰。」現於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任教的Husam說:「整個城市的氣氛變得割裂,有部分人更沉默保守,有部分人則不斷討論。而時裝界則是支持留歐的。如不少英國設計師都會到巴黎設展覽,脫歐後的關稅會對新一代設計師帶來沉重負擔。」Per補充說:「不少設計師如我,都在這個城市花了不少時間和心血。但在專業及情感上,脫歐為我們這些外來設計師帶來不舒服的感覺。例如我們需要付60英鎊才能繼續留在英國,但我們在這邊有生意,亦有教育新一代設計師,這個看似細微舉動,給我『粗暴』的感覺。」

留英20年的Husam則說:「所謂影響大多是情緒上,如突然要登記,被本地人當作外人看待。如在大學的官方發布,會用上移民等字眼來將人與人分隔。另一點是匯率影響,預計所有人的財產都會貶值五分之一,但最有趣的是沒有人發聲。雖然能促進營商,但相對地利率亦變得更低。」

新進品牌衝擊大 設雙基地應對

作為外來者,最大考慮其實是留英的意欲。英國作為時裝學府重鎮,不少人畢業後會留下發展。「但局勢不明令不少人卻步。如我當年來英時,會知道如何鋪排將來發展。我倆都在大學任教,看到留英的歐洲學生大量減少。另外,英國時裝其中一個優勢,是作為世界的文化熔爐,是創意的由來,令她能躋身前線,但這個現况大大削弱她的競爭力。現時不少國內外的企業都將計劃暫緩。作為企業的持有者,亦有想過將企業轉移歐洲其他國家,但由於自身的人脈及支援都以倫敦為基地,會對品牌造成影響。」Per說。

對up & coming的品牌如Per Götesson,可見到脫歐帶來的影響。而新進品牌的歐洲設計師,又如何應對?

來自意大利、畢業於Central Saint Martins的Niccolò Pasqualetti,事業剛起步,仍有選擇的空間,但亦深感時機不對。「對我來說,這是一個讓人害怕的起步。在脫歐前,對我的好處是能將原材料及生產線留在意大利,而倫敦則是與不同創意尖子交流之地,我的設計能較容易被接受。但脫歐後,便沒有了這個平台,因為意大利比英國的展示場少。我該會以雙基地的方式來面對當下脫歐問題,即生產部分留在意大利,設計工作則留在英國,但當中的管理則變得很複雜。」相比之下,英國新品牌Papermen則沒有雙基地的靈活度。品牌創辦人James Alexander Weir不諱言不希望脫歐成為事實:「除了本地有不少歐洲設計師,更重要是不少時裝配件如鈕扣、拉鏈都是來自歐洲。不少人都有一個Little Britain的錯覺,認為自己活在一個自給自足的國度,但英國早已不再是生產國,只有少數羊毛布料廠得以保存。外貿方面,不少歐洲及日本的買手卻步,影響長遠發展。現時我的所有材料都由自己於本地製作,對原材料供應的依賴相對低,所以脫歐影響較少。但整體而言,新進及小型品牌面對的衝擊較大,因為大品牌有更多資源及談判籌碼,買手及客人亦會因為缺乏安全感,而將資源投放大品牌,同時大品牌承受脫歐後出入口稅收的能力較強。」

在具代表性的英國品牌中,Sir Paul Smith是少數願意接受訪問的重量級人物。對於脫歐一事,他認為現在所有人都對此感到沉悶。「因為此事本該早有定案,該發生,或不會發生。我們的設計現於全球合共73個國家及地區發售,對於生意發展十分小心。我們到現在都不知道會有什麼事發生,所有事都在神秘的狀態。最好的結局當然是相安無事,一如既往。我們品牌有很長歷史,經歷過2008年的經濟危機,亦在品牌開創初期經歷過限制供電時刻。當中實際解決方案,是短期內將交易改在意大利,以不同方法在匯率上調節。對我們現有運作方式而言,最大的影響是布料。我們用上不少意大利布料,亦在意大利製作。但很多時我們都會先將布料自意大利送到英國,再送回意大利,在脫歐後應需要重整物流。我們未必會遷移總部,但會調遷倉庫。」Sir Paul Smith在今年中的2020春夏男裝騷後說。

改在意大利交易 重整物流

英國時裝業內的大中小企,都在脫歐日期及方案未明的情况下,嘗試揣摩局勢。而作為引領業界的英國時裝協會(British Fashion Council,下稱BFC),亦嘗試為業界製造安全網。「我們的角色是確保業界的生意,與政府合作,游說並收集相關資訊,在這個未明的局勢下為設計師導航。」主席Stephanie Phair說。自2016年開始,BFC展開了多個業界討論,在2020春夏女裝周前一星期,亦舉行了無協議脫歐的圓桌會議。

「時裝有如汽車工業,涉及多個組件及出入口,如樣辦及製成品等,但不同的是以創意為本。整個業界面對的衝擊可以分為兩種,一是以商貿為本的Frictionless Border(無阻邊界),另一個是Access to Talent(人才接軌)。如英國無協議脫歐,整個業界便要按世貿協議,付上850萬至900萬英鎊關稅,對中小企品牌造成衝擊,品牌亦很難將這個成本轉嫁消費者,減低英國品牌的競爭力。無阻邊界,便是為了樣辦及製成品進出無阻帶來的建議。當中牽涉的是向來視作商品的服裝樣辦。在時裝界,很多時需要在24小時內送達服裝樣辦作拍攝,但在脫歐後便需要作清關等手續,減低了樣辦的流動度。人才接軌方面,則是人工問題。時裝業內的薪金並不高,特別是後援製作的工匠、機械操作員等,都是重要但薪金不高的工種,而且薪酬未達2級簽證的水平。儘管英國時裝工業佔整體GDP的320億英鎊,但政府並沒有像其他行業一樣重視。現時時裝工業聘用90萬人,與金融界相若,但時裝除了是一個工業,亦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能將創意及革新意念化為商品,在脫歐後,這種軟實力只會變得更為重要,經游說下,政府現時亦開始重新重視時裝業的脫歐實况。」Stephanie說。

文/ Dawn Hung

編輯/梁小玲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Life & Styl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