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福教育

文章日期:2019年08月29日

【明報專訊】最近常討論政治民生,今次轉個話題討論下教育。大兒子今個月上幼稚園了,我們雖然只是暫居德國,但並沒有為他將來的學術銜接而選擇國際學校,我跟外子也覺得難得在德國就學,就應該給兒子融入及學習德國人的教育體系,並趁機好好學習德語。其實小孩在德國讀幼稚園,主要從玩耍中學習,沒有學術課程和特定模式,在這裏,大部分幼稚園的教育方針就是「香港式」的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以自然教育為核心,這套理念並非由德國人始創,但全球第一間華德福學院在德國創立。在香港實行的華德福教育並不算很正宗,因為他們標榜是「沒有功課」,其次是接近大自然及追求自由的教育,但礙於對未來升學銜接的考量,加上香港本身的地理因素並未能完善提供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香港的父母工作或生活都比較忙碌,能參與校務發展及營運的機會相對較少。

在德國的華德福教育學校,大部分校舍是由各家長共同合力興建出來的。家長亦會參與很多校內日常事務,例如幫忙打掃校舍,每星期輪流把校內及所有小孩使用的毛巾帶回家清洗,校園內沒有塑膠類的玩具,玩的都是大自然的素材,或由家長、老師和小孩一同製造的木製或循環再用物料製作的玩具。華德福教育體系注重接觸大自然,因此校方需要的師資會較多,平均一個老師對3至4個小孩以便照顧,所以香港的華德福教育跟德國就算理念相同,實踐上卻有大不同。

德國人行山必帶鉗子

我們從沒有考慮要把兒子送到德國華德福教育的幼稚園,雖然我認同小孩與世界的連結和理解都是透過肢體和感官接觸而產生的,所以多親近大自然,增加小孩以肢體去接觸世界的機會是百利而無一害。但坦白說,我跟外子出生於繁榮便捷的香港,不容易脫下根深柢固的「都市味」,我還未能跳出自己的框架,與大自然所有的昆蟲、動物、泥土和樹木交朋友。

記得兩年前帶着還是嬰兒的大兒子跟德國朋友到森林散步,朋友被會鑽入毛孔和吸血的牛蜱咬到,她還可以氣定神閒告訴我必須把整個牛蜱蟲身拔出,要不然會有毒液或細菌進入體內。當時我已嚇到面青口唇白,立刻檢查自己和兒子有否同時不幸中招,但說是遲那時快,朋友已在袋中拿出鉗子把牛蜱拔出來,那時候我還天真問她為何隨身帶備鉗子,才知道原來牛蜱在森林非常常見,德國人行山或去森林一定會帶鉗子而不一定帶指南針!我縱然不希望把自己認定的價值觀與知識框住兒子,但同時我亦希望兒子的成長歷程在我身心能負荷的範圍內,所以我們還是去一般的幼稚園,讓兒子盡情玩樂,擁有一個愉快童年好了。

文:豆媽

beanies1011@yahoo.com

相關字詞﹕幼稚園 德國 教育 華德福 每日明報-Colum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