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 Diary:台灣文創軟實力

文章日期:2019年08月22日

【明報專訊】台灣的文創產業一向令港人稱羨,藝文氣息瀰漫寳島每一角落,說白了其實是一直以來當地政府、學校、企業和媒體共同努力和耕耘的結果。過往台灣文化部每年以160億新台幣(約40億港元)預算推動文化「軟實力」發展,今年又增加預算到200億新台幣(約50億港元),其中60億新台幣是修繕和保育文化資產。近年香港人最熟悉的華山1914和松山文創園區便是台灣文化部和台北市文化局的傑作。位於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則是文化部的附屬機關,由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的台中國家歌劇院、以及去年開幕由荷蘭建築師Francine Houben設計的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亦如是。

當地企業亦不遺餘力推動藝術文化,不限於視覺和聽覺藝術,還包括傳統藝術之一的文學。著名的高科技集團台積電(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文教基金會每年在新竹、台中和台南舉辦「台積心築藝術季」,以古典音樂、傳統戲曲、藝文講座和親子活動作為主軸舉行一系列展演,今年藝術季在藝文方面便有「詩的聲音」系列講座和文物特展,聚焦余光中、周夢蝶和洛夫。

文學獎豐富 鼓勵創作

我的同班同學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劇場藝術創作,成立「人力飛行劇團」。無論是與幾米合作,有票房保證、雅俗共賞的音樂劇,還是實驗味道濃厚的小眾文學劇,也能得到政府和企業文化基金會的贊助和支持,令他可以走下去,呈現豐富多元化的作品面貌,並衍生劇目周邊產品,像書籍、音樂CD等,如歐美劇場般發展。

台灣每年更有大大小小的文學獎比賽,重要的就有台灣文學獎、台積電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大獎等十數個,鼓勵新銳及老將。獎金方面亦算豐厚,由數十萬至過百萬新台幣。猶如各路英雄上華山論劍,沒贏過獎項的人,難以被公認為文學作家。台灣主流媒體《聯合報》副刊和《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由來亦重視文教,是新文學作家的重要發表園地。任何藝文項目,也不怕引不起媒體關注,以及興趣群組參與。

就是在這樣積極鼓勵的氛圍之下,一個地方的文創產業才可以發展起來!

文:Janice Wong

www.facebook.com/janicewong831, IG : janicewong831)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Colum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