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麥樂雞

文章日期:2019年07月04日

【明報專訊】晚飯後行入超市買無包裝的水果,西柚、蜜瓜、奇異果、橙,愈買愈多(順帶一提,水果乃係超市採取虧本銷售定價策略的招徠產品,大家多買無妨),方才驚覺忘了自備購物袋,在店內搜尋紙皮箱以替代購物袋不果,步出店外,碰巧隔鄰麥當勞職員正在棄置紙皮箱,我尷尬地索取、她大方地送贈:「我哋都唔要嘅,你隨便攞去用啦。」伸手接過後細看上面文字才發現此乃盛載該店「名物」麥樂雞的紙皮箱,一下子回憶又飛返至童年:1980、90年代的香港。

對麥記熱情不再

小時候家住石硤尾南山邨,方圓幾公里都沒有一家麥記,正所謂「物以罕為貴」,小時候的我對麥記的所有食物都「朝思暮想」,暑假約同學仔去游泳池游泳,捨近(深水埗)求遠(美孚),純粹因為後者有間麥記喺左近。依稀記得麥樂雞引入香港市場大概是在1990年代初期吧,「炸物」「啖啖肉」,配以多種口味醬汁(包括最受歡迎的酸甜醬),加上強勁的宣傳廣告,成功攻陷大眾消費市場,我們三姊妹如何平等分享那6塊炸雞的情境依然歷歷在目。大學年代,等到又一城開幕,終於有一間麥記喺左近,可是我對麥記的熱情已經不再。原因?我的視野擴闊了,知道快餐不是美食,麥記賣的不是什麼好東西。點知?你只需要行過嗅一下該店噴出來的獨特油膩味就心裏有數吧。

反思自己在吃什麼

由熱情冷卻至基本上不敢再吃麥樂雞的轉捩點在哪裏呢?答案是2008年的紀錄片《毒食難肥》(Food, Inc.)以及次年出版的同名書籍。片中和書中都有詳細說明麥樂雞的由來:首先用各種手法盡快谷肥雞隻(甚至雞隻過肥壓斷自己隻腳都在所不惜)、然後殺雞取肉倒模製成4種形狀,再加入多種令先炸後急凍的雞塊落鑊後可以迅速「回春」的食物添加劑。

由於2008年開始已經不敢再吃,故2014年的「福喜醜聞」導致麥樂雞停售對我完全沒有影響,往後這幾年不時見到「10蚊9件雞」的推廣更是令我感到啼笑皆非。今夕有緣拾獲產品紙盒,特地拍照留念緬懷一番,順道提醒大家反思自己正在吃什麼。

文:彭凱恩

gogreenhongkong.wordpress.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Colum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