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s. in Germany:垃圾有什麼用?

文章日期:2019年06月27日

【明報專訊】上期提到德國有非常完善的廢物分類回收配套,國民自律地令家居廢物回收率保持70%以上,那回收完的廢物又怎樣處理?德國全國一年產生大約1500萬噸家居廢物,若處理不善,確實會對環境造成龐大的傷害。香港會用垃圾來堆填供地,但德國本身土地供應不短缺,再者堆填會引伸很多環境衞生問題,容易滋生細菌和異味,所以德國研發出其他科學方法來解決垃圾處理問題。

在德國,一般經分類後被定為不可循環再用的家居廢物會送到垃圾焚燒廠被燒毀,焚燒過程中產生的蒸氣可用來發電,燃燒後的殘餘可以壓縮並加工處理,然後製成為建築材料。由於利潤可觀,所以德國垃圾焚燒廠數量持續增長,除了應付德國本土的家居垃圾外,更會由附近的歐盟國家進口垃圾來提升利潤,亦有效協助解決德國周邊國家的垃圾囤積問題。

焚燒垃圾發電 製建築材料

至於回收的衣物和鞋子,可選擇投放到慈善機構或私營的回收箱,例如紅十字會的回收箱屬於慈善用途,大部分物資經過消毒和分類後,會分發給有需要的低收入人士或難民,或在慈善義賣日出售,將其收益撥歸慈善機構之日常營運經費。至於私營機構的回收箱,需要先向政府申請牌照才可合法放置,而收集到的物資,會加工製成工業用的地氈,當中的營運利益需繳稅,推動環保相關發展。我在捐出舊衣物和鞋子時,會偏向放進慈善機構的回收箱,總是覺得這樣能減除商業化,亦能幫助到真正有需要的人。

紙品,塑膠及玻璃被分類回收後可再循環再造;而有機廢物及廚餘經脫水脫脂處理後,亦可轉化成燃料產生熱能,這些配套令德國大部分廢物被回收後仍可對持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不過完善的垃圾處理系統,亦需要國民和企業的配合才能成功,事實上系統推出初期的成效並不理想,其後政府為環境保護和保育立法,規管企業的排污量及垃圾處理方式標準,其嚴謹準則在歐盟國家中稱冠。國民教育方面,德國人自小就養成垃圾分類回收的意識,從幼稚園的校園生活中已學習並實踐,到小學階段,學校會教導保護環境生態的重要,以及從科學角度理解垃圾分類和處理的系統。整個系統中的前線垃圾清理員,不會被標籤成低等工作,他們不會滿身污垢且沒有異味,盡量保持整齊清潔,尊重自己的工作。在整個垃圾處理體系當中,相關的職位包括前線,後勤及工程師等,其營業金額佔全國GDP的1.5%,以全球第4大經濟體來說,這數目不容忽視。

最近在社交媒體發現香港有一個名為「不要膠下去」的環保團體,呼籲大家努力「走塑」;另外,德國其中一間大型資深回收公司即將在香港的環保園興建全港第一所塑膠回收及處理設施,為被廢棄的塑膠賦予第二次生命,希望這兩個項目,能切實令大家減少對塑膠用品的依賴,為保護地球出一分力。

beanies1011@yahoo.com

文:豆媽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Colum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