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uzz﹕跨物料混織 擴大工藝版圖

文章日期:2019年06月13日

【明報專訊】在眾多奢侈時裝品牌中,西班牙的Loewe在強調品牌工藝的着力可算最聰明。自品牌創意總監Jonathan W. Anderson上場以來,連續5年參與米蘭設計周,並每年聚焦一種工藝,與時裝產生化學作用。今年以Loewe Baskets為主題,談的是編織工藝。

Loewe的編織工藝主題,可追溯至2013年的Galicia手袋系列,將織藤手法運用至皮革編織上。之後品牌推出織皮及藤編版本的Puzzle、Gate等手袋,可見品牌繼皮革嵌花後,有意將織皮納入旗下強調的工藝中。今次品牌找來10名工匠,將皮革與其他素材如竹篾、藤枝、石頭、稻草及黑柳樹皮等結合,作跨物料實驗。當中有不少有趣作品,如Deloss Webber的Horuko(Geisha bag),以皮混織籃手法在石塊表面編織,製作成擺設;又或是Shizu Designs的織皮石頭擺設Knot Stone。看畢整個展覽,最有趣是不論合作工匠或藝術家來自何地,所有作品都帶一種日本wabi sabi(侘寂)的味道。同時,品牌跟兩個西班牙藝術家Idoia Cuesta、Álvaro Leiro和工藝組織As Redeiras合作製作限量系列,展現如何將織籃工藝化為產品。

結合織皮織藤 軟硬不同增難度

來自西班牙盧戈的Idoia Cuesta,該是將工藝商業化的代表,她曾參與Galicia手袋系列的研發工作。「我本身是研發布料,但個人興趣是將傳統的織籃工藝糅合不同素材,作技術轉移。」細看Idoia的個人作品,有不少以跨素材為主,如羊毛與麻繩混織,或不同粗幼的羊毛氈絨混織。而她為Loewe設計的,則將織藤與織皮結合。「我喜愛將各種天然素材混織在一起,當中運用了不少西方編織工藝,如鈎織、花邊(macrame)等,以及日本工藝,能糅合各種工藝的原因,是織籃在工藝上,是一種通用的製作語言。在製作時,物料才是當中最大限制,如素材的橫切面是圓是扁,是軟是硬,已限制了可以打的結,可以編的紋理。皮革與天然植物素材之間的最大分別,是天然植物素材如竹,即使經過處理後大多依然挺身,而皮革則會過軟,是技術轉移的最大難度。」

闊皮革取代竹片 保留自身風格

日本竹藝家松本破風(Hafu Matsumoto),可說是藝術展覽部分的代表,以竹篾混皮革製作多個作品。松本破風傳承自飯塚琅玕齋(Iizuka Shokansai)的風格,用上竹枝內層纖維作素材的束編,以及編織成各種圖案的刺編為主要特色。他的作品不時用上闊幅竹片,以蒸氣軟化竹片塑形。他為Loewe製作的設計,則用上皮革代替竹片的闊幅視覺效果,保留自身作品的風格。「這是我第一次混合竹與皮革兩種素材製作,對我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松本破風說。。兩種素材對他而言,最大的分別是竹的彈性。「在製作初期,竹與皮革佔的比例差不多,但品牌認為可以改變當中的比例,變成皮多竹少,當中的調節花了一段長時間。為支撐整個結構,用上藤而非黏着劑來縫合兩種物料。」

不少品牌都以工藝作為市場策劃及手段,但Loewe聰明的地方,是不斷擴充品牌的可能,同時將不同工藝納入麾下。2015年與José Luis Bazán合作的Bowls Project、2016年的皮革嵌花家俬系列、2017年的This is Home英式木工及2018年的Blankets掛氈,不一定跟品牌簽名式的皮革有關,但重要的是每次都會吸納一種非品牌既有的工藝,擴充品牌的工藝版圖。同時,配合品牌的Loewe Craft Prize的協同效應,帶來一種積極吸納新種工藝的形象。

不少品牌都會有工匠別注系列,但大多時只有產品,沒有相應的展覽作品,又或是只有作品而沒有產品。大多情况是工匠的重要度比品牌低,少了對工匠的尊重,減低了合作精神。Loewe卻會同時展出作品及產品,提高工藝應用於現代生活的重要,打破工藝只可遠觀而不見實用的印象,為品牌帶來活化工藝的形象。

文:Dawn Hung(www.sedimento.co

統籌/John Wan

編輯/梁小玲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查詢:Loewe 2522 0996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Life &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