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港大民研:「香港人」身分認同感1997年以來新高 (23:00)

【23:00】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退休教授馬傑偉表示,對調查結果不感詫異,認為反修例運動對此有重要影響。他說,近年本土派所提的「香港人」牽涉民族、族裔元素,較受年輕人接受;而近日在街頭上的「香港人加油」等口號,呈現親切的感覺,「令人覺得香港是我家,要保護它」,是一種普及的情感。

他續說,身分認同是靠個人對該社群的想像而建立,「認同感是好虛的概念」;經歷兩次逾百萬人遊行後,「有人貼人、實在的感覺」,想像群眾現於眼前,對「香港人」的身分認同形成衝撃,增加歸屬感。

馬傑偉又表示,過去的研究把對中國的認同感分成「文化中國」、「政治中國」等,而近年港人意識到香港與中國的政治差距愈來愈大,因此會更想捍衛「香港人」的身分。

【19:16】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即將停運,今日(27日)就「港人身分認同」公布最後一次調查結果,以100分滿分計,受訪市民對「香港人」身分的認同指數較半年前升3.8分,至84.6分,為2008年有紀錄以來新高;另邊廂,受訪者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認同指數,較半年前跌10.8分,至46.2分,繼續是6項身分中最低分。

港大民研於6月17至20日,以電話隨機訪問1015名香港市民。認同指數由認同感和身分重要性組成,其中,認同感以10分滿分計,「香港人」在6項身分中得分最高,達8.61分,較半年前升0.27分,其後得分順序為亞洲人、世界公民、中華民族一分子、中國人,最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僅得4.82分。

民調同時要求受訪者從「香港人」、「中國人」、「香港的中國人」及「中國的香港人」四者中,選擇自己認同的身分,相關受訪者佔比依次為53%、11%、12%和23%。換言之,76%認為自己是廣義的「香港人」,23%則認為自己是廣義的「中國人」,36%則選擇了「香港人」和「中國人」的混合身分,即回答「香港的中國人」或「中國的香港人」。

港大民研高級數據分析師戴捷輝分析指出,兩次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後的調查結果,清楚反映事件對香港市民在身分認同及回歸情感上的衝撃。

戴捷輝引述調查顯示,市民在身分認同方面,「香港人」身分認同感錄得1997年有紀錄以來新高,重要性和認同指數亦錄得2008年有紀錄以來新高。反觀「中國人」身分認同感,則錄得1997年有紀錄以來新低,而其他關於「中華民族一分子」、「中國人」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身分的調查數字,亦錄得2007或2008年有紀錄以來新低。

其他報道:【逃犯條例】兩醫院警崗暫撤長駐 盧偉聰稱有人將政治仇恨帶入工作

其他報道:【Emily Online.短片】高聲反駁「建制聽令中聯辦論」遭李慧琼叫停 蔣麗芸:你唔好叫我個名!

其他報道:港鐵料一年內完成「修補」紅磡站 田北辰稱游說沙中線局部通車至啟德站

相關字詞﹕港大民研 調查 香港人 中國人 身分認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 逃犯條例 遊行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