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溝淡」香港?內地出生青年的融合效應(文:趙永佳、葉瀚璋) (09:11)

近年隨着選舉等一系列議題和事件,關於內地移居香港者政治取態的討論一直未能停息,早前更引發社會學和政治學學者撰文討論。同時針對內地移民亦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論述在公共空間流轉。

第一種論述認為「新香港人」會受制於過去在內地生活經驗及價值觀,即使來到香港也不會改變其政治理念。在這類論述中,內地移居香港人士常被視作「溝淡」香港的政治工具,尤其是在選戰中建制派會動員新來港人士投票支持。也有選舉分析指,新來港人士較多的屋邨,投票給建制派的比例亦較高。

另一種論述認為,雖新來港人士在來港的時候會帶有自己原來在內地形成的價值觀,但隨着他們在港生活經驗增多、與本地人互動增加,會令他們逐步理解香港並認同香港核心價值,從而融入到香港社會中。

過去這兩類觀點曾引發極大辯論,但雙方均缺乏足夠數據去考察移港時間與政治取態的轉變。關鍵在於一般調查的樣本太少,沒有足夠移居人士數目來評估居港年期的影響,只能簡單劃分是否本地出生。筆者於2015年進行了一個針對中五學生的青少年公民價值與參與問卷調查(註),本文利用該數據考察來港時間與內地出生學生的價值觀念轉變,並集中討論他們的身分認同和政治取態。

內地出生青年的社會「融入」

該研究向全港25間中學派發問卷,合共訪問2896名中五學生。其中本地出生學生佔77.1%,內地出生學生為22.9%。有兩條問題問及受訪者身分認同和政治取態,其中前者為「目前社會上有人會說自己是香港人,有人會說自己是中國人,也有人會說兩者都是。請問你認為自己是香港人、中國人還是兩者都是」,本文將受訪者以此歸類為「香港人」和「中國人/兩者皆是」;而後者,本文以受訪者對不同派別政黨的支持劃分,問題為「你較支持香港哪個政黨、政團或政治派別」,本文作者根據政黨或政團政治取向將受訪者分為「建制派」、「泛民」和「本土派」。

調查顯示,內地出生學生隨着來港時間愈長,會愈來愈融入香港主流。若將內地學生以來港時間8年分為兩組,從表1可見來港時間1至8年的組別只有很少人(9.7%)會選擇自稱為香港人;但對來港9年或以上的組別,選擇自稱香港人的比例卻達33.2%。同時,香港出生的學生選擇自稱香港人的比例為54.5%。可見內地出生學生與香港出生學生雖在身分認同選擇上仍有差距,但差距已隨着內地學生來港時間大幅縮窄。當然這裏僅是粗略的時間劃分,並非說來港一超過8年就立刻會認同自己為香港人多些,但的確可見到來港時間愈長,內地出生同學會更融入本地同輩的趨勢是顯然的。

同樣情况也在政治取態上見到(表2),尤其在支持本土派政團問題上。來港1至8年的內地出生學生中只有6.8%選擇支持本土派政團,與本地學生差距顯著;但來港9年或以上的則有16.8%,與本地出生的20.1%相距不大。而在建制派和泛民政黨支持上,不論其居港時間長短,內地出生與本地出生學生在這兩類黨派的支持上均無統計上顯著差異。這意味內地出生和本地出生同學的差異其實沒想像中那麼大,而且隨着在港時間愈長,內地出生學生會逐步加深對本地的理解,從而與其他同學在價值理念上更相似。

「溝淡」還是「同化」?

單獨考察內地出生學生群體(N=625),可更清晰見到居港時間對他們價值觀念的影響。我們在控制年齡、性別和社會經濟背景後,對內地學生身分認同和政黨支持進行迴歸分析,並建立身分認同和政黨支持的機率預測模型。圖1綠線表示當選定某一個居港時間後,模型預測其選擇「中國人/兩者皆是」身分的機率,而藍色區域為該預測值的95%置信區間。從該圖可見,居港年期影響呈非線性關係,居港時間較短的新來港內地學生選擇自稱為「中國人」或「兩者皆是」的預測機率幾乎為100%;但隨居港時間增加,這個機率逐步下降,與本地生的差距也逐步縮窄到無統計上的顯著區別。

同樣繪製居港時間對內地學生選擇本土派政黨的預測機率模型(圖2)。結果顯示,雖然居港時間對建制派、泛民政黨的選擇上無顯著影響,但卻在內地出生學生對本土派政團的支持上呈現顯著統計的效果。如圖2所示,新來港學生基本上甚少選擇支持本土派政團,但隨居港時間愈長,內地出生學生支持這些政團的機率也愈大,並逐步與本地出生同學縮窄差距。可見居港時間所呈現的融合效應在內地來港學生上非常明顯。按這結果推論,本土派人士其實應讓內地出生兒童盡早來港定居,好讓本港社會能有足夠時間「同化」他們。

從上述分析可見,內地出生學生隨着居港時間增加及與本地社會接觸,其身分認同和政治取態會愈來愈趨近本地同學。當然,是否可將這結論推而廣之到所有內地移居香港人士,是有待商榷,畢竟中學生尚處價值觀形成階段,其價值塑造要遠比成年人容易。然而無論是泛民或本土派,在面對內地香港融合的情况下要如何對待這些移民,尤其是年輕一代,與其視為敵人,不如探求「同化」對方的可能;而建制派也不能假設年輕一代內地移民為堅定不移的支持者,而需在政策和服務方面痛下苦功來「箍票」。

註:詳見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香港「90後」的公民價值及參與研究》(2016年;網址:bit.ly/2KulKQj)

作者趙永佳是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學院聯席總監及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榮譽高級研究員,葉瀚璋是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相關字詞﹕新香港人 香港人 內地人 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