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他們要收回的 是杜撰歷史的主權(文:曾志豪) (09:00)

歷史教科書字眼審批風波,借用黃秋生的金像獎頒獎禮講法: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中國人素有「一字春秋」的傳統,運用不同字眼表達書寫歷史的人的政治判斷。譬如「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誅」和「弒」,便是不同的政治觀點和立場。中共堅持用「和平解放」而不是用「攻陷佔領」來形容奪取政權的戰爭。

但意料之外,卻是這種政治對歷史教育的干預會如此早。回歸20年,社會等待喘息修補裂痕,但各種政治運動卻接踵而來。反港獨、戴耀廷事件、歷史書字眼全部和民生實務無關,純粹意識形態鬥爭。

歷史教科書的字眼審批,令人看到的不是學術觀點爭論,而是政治立場的介入。政治介入歷史,會造成荒謬結果。

中國內地今年1月的時候,也有新版歷史教科書的改版風波。舊版教科書用到「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字眼,新版教科書刪掉了,代之以「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改的不止是字眼,而是改變對文革的歷史評價。

新教科書又刪除了「毛澤東錯誤地認為黨中央出了修正主義」的「錯誤地」3個字,明顯就是淡化毛澤東的責任。

今次香港的字眼風波,有一段便是「1949年,中共建國,大量內地人移居香港」,居然被評為「沒有因果關係」。即是說,不能批評中共建政後造成人民苦難引起「大逃港」。這豈不是「文革浩劫」變成「艱辛探索」的先兆?

內地的新版歷史書甚至為了避免引起民族問題,而刪走了驅逐匈奴的民族英雄衛青、霍去病的章節!這便是香港人最擔心的地方——這是「政治正確」的無限上綱、對歷史事實的無視和糟蹋!學生不能接觸客觀真實的歷史,而要被不同時期的政治需要擺佈洗腦。歷史果真成了被政治任意妝扮的小姑娘了。

作者是傳媒工作者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