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補選結果芻議:還姚松炎一個公道(文:蔡子強) (09:00)

約4個月前,筆者在本欄寫了篇〈立法會補選前瞻:泛民或首嘗敗績〉(2017年11月22日),當時大膽預言因為政治光譜碎片化等原因,民主派以往在恍如「單議席單票制」的補選中所向披靡之情况,或會今次補選中被打破,以致首嘗敗績。4個月後,不幸一語成讖。只不過,當時預言最危的會是港島區,但如今慘遭滑鐵盧的,卻是九龍西。

姚松炎意外落敗,我相信有三大原因,包括:(1)投票率低對泛民整體不利;(2)姚選舉工程做得不濟;以及(3)對手表現出色。

投票率低對泛民不利

通常補選的投票率都較換屆選舉的為低,但上周三(3月7日)本欄早已指出,九七以後,補選的投票率大致徘徊在換屆的八成至九成。但反觀今屆,港島、九龍西、新界東的投票率,分別只得43%、44%、42%,只及2016年換屆的七成至七成多,明顯跌破以往的底線。

根據過往經驗,投票率低,對民主派造成的影響遠遠大於建制派,因此也造成今次補選3名民主派候選人普遍大幅跌票的現象。

我相信造成投票率低的原因,包括選前氣氛冷清、媒體都並不熱中於報道補選,以及林鄭月娥民望高企,仍和公眾處於蜜月期,較少protest votes會出來投票。不像2016年換屆選舉時,全城反梁振英情緒高漲,那次投票率便破了歷史紀錄。

選舉工程不濟

投票率低造成民主派得票普遍下跌是大環境,但3人中只輸姚松炎一個,昨天開票後大家的即時反應,便是姚自己定有不足的地方,矛頭並紛紛指向其選舉工程。

例如我自己便指出,姚是民主派3名候選人中唯一一名「空降」的候選人,但其選舉工程卻沒有着力彌補他的局限。畢竟民主派在九龍西換屆時的57.4%選票份額,並不是所有都靠民主理念「食糊」,有一部分仍是靠地區工作,尤其是民協和民主黨等的票。如果姚想盡攬這些選票,必須將勤補拙的,多擺街站、多「洗樓」、多落屋邨、多握手等,而非只專注做好網上和社交媒體宣傳,以為網上反應好,選情就可以大定。但其實只要細心一想便不難明白:靠網上和社交媒體宣傳又怎可打進公屋和老人社區?畢竟如今你要贏的是一個要取得五成票的選戰,而非一個只需要取得一兩成票的選戰,你以往玩開的一套未必可以依舊奏效。

相反,港島區的區諾軒卻知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不屬於上流社會,在港島這個中上階層特多、被我形容為「眼角高」的社區會特別吃虧,於是便找來陳方安生、李柱銘、余若薇、梁家傑等泛民老將,幫他站台、企街、派單張。要知道這4人都是建制精英,前3人更當過港島的「票后」、「票王」,在港島認受性甚高,有他們「背書」事半功倍,可以彌補自己個人條件的不足。反之姚在九龍西,卻沒有找來在區內認受性較高、地區工作做得比較好的例如馮檢基和黃碧雲以至劉小麗等全力為他「背書」,他們都打不進其競選團隊。當然姚不喜歡老一輩的民主派尤其是馮檢基,已經是公開秘密,但把自己的個人喜好和恩怨反映在你的campaign入面,而非按實際需要,結果只會自食苦果。或許「進步民主派」覺得要靠「老餅民主派」,就是他們最大的心理障礙。

對手表現出色

坦白說,以上都是我昨天中午之前在點票中心現場作出的批評。午後回到辦公室,在初步細心看一看選票數據之後,才察覺到這些批評的局限。雖然我仍舊相信這些批評對姚松炎選舉工程都是valid的,他實際上可以做得更好,但卻得承認這未必是他敗選的關鍵。

從附表可見,你可以批評姚選舉工程做得不好令選票流失,但原來他已經保住2016年換屆時原有票數的65.7%,其實已經好過范國威只得54.9%。所以單從這個比較反映,你很難說姚是因為選舉工程在3人中做得最差而讓他落敗。雖然我很想下這個結論,但可惜卻過不了數據那一關。

從附表中可見,在大環境民主派得票普遍大幅下跌下,對姚最致命的因素,是因為對手鄭泳舜表現突出。其實建制派的得票都有受到投票率下降所影響而流失,只不過沒有民主派那麼顯著。例如鄧家彪保住了2016年換屆時原有票數的76.9%,而陳家珮則保住了86.3%。但偏偏鄭泳舜卻不跌反升,達到104.1%!

如果鄭泳舜像鄧家彪或陳家珮那樣,只能保住原先的七成、八成選票,他就會流失一兩萬張選票,因而早已輸給姚松炎,而非險勝2000多票。就算鄭能夠完全保住換屆時原有票數(103,224票),而非得票有所增加,他今次也一樣要輸給姚(105,060票)!

因此,問題的formulation不單應該是「為何姚松炎輸了這次補選」,也應該是「為何鄭泳舜贏了這次補選」。姚或許只應為敗選負上一半責任。

姚松炎其實已經比范國威選得好

雖然我對姚松炎的選舉工程頗有意見,但也不能在數據面前勉強說謊,得還他一個公道。

從附表中看到,范國威其實選得比姚松炎差(例如僅保住換屆時的54.9%票數而非姚的65.7%;得票份額是44.6%而非姚的48.8%),但因為對手是三者中最弱,才沒有輸掉補選,而讓姚代為成了「箭靶」。

所以,或許昨天我對姚松炎選舉工程的批評是苛刻了一點,讓我有點歉意,這裏且還他一個公道。

「DQ」梁振英絕對正確

最後想順帶提兩點。

首先,從建制派的選情角度出發,北京當日「DQ」梁振英絕對是正確的。比較今次補選和2016年換屆選舉,protest votes確是少了很多,否則民主派不會選得那麼差,讓鄭泳舜突圍成功。

第二,今次補選對民主派的最大打擊,並非一個議席以及分組點票把關權的得失,而是當他們以「DQ」為選舉主打議題,但卻動員不起選民出來投票,甚至唯一被DQ的前議員參選也鎩羽而歸,這就會予以政府口實,甚至讓政府將來再DQ其他參選人時,少了顧忌。

(利益申報:港島區候選人區諾軒是筆者曾在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教過的學生,現時是系內兼職任教同事)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立法會補選 姚松炎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