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特首選舉】「民主300+」非民主派(文:阮穎嫻) (10:07)

特首選戰進入白熱化階段,從提名期到現在,有很多聲音以「泛民」或「民主派」統稱「民主300+」的一干選委,說如果做錯決定以後「民主派」無得翻身。另外有人說如果「民主派」就這樣「棄械」奔向建制,以後民主運動不知何去何從。

其他文章:【特首跑馬仔】黃加藍變綠(文:楊岳橋)

「民主300+」不代表市民

聽了馬嶽教授在社福論壇的一番話及其訪問,他說得精準,「300+」是特權階級,是小圈子選舉的產物,他沒有投票,不要代表他,不要代表全港市民,不要假戲真做。他看通了「300+」的本質,其構成和內涵乃至當中的人物,非全然民主。

首先,「300+」由「專業議政」牽頭,但「專業議政」的李國麟和梁繼昌都不是民主派。「300+」競選時最重要的政綱是「踢走梁振英」,與某些開明建制派的想法類同,至於「反對8.31」是比較偏泛民的政綱。

不過政綱還政綱,人選是另一回事。「300+」某些界別有明顯的中間派及潛在的開明建制派,例如有與左報過從甚密的反佔中選委,雖然佔非常少數,但存在。有部分選委着眼業界利益,對討論民主的興趣較少,不覺得民主是議程之一,只着重選出他們屬意的候選人。當然也有由民主黨到公民黨光譜的溫和泛民;某些界別有個別激進民主派,屬少數。

這個構成與以全港市民為本的民主派的理解不同,比起「300+」,前者有更多激進泛民和自決派,中間派如李國麟和梁繼昌不會納入其中。「民主派」的意思是在政治議題上能大致估計其取態,選民可以放心讓他們代表。選委是小圈子選舉,選民基礎傾斜,「300+」不完全是民主派,因此馬教授說泛民在這次選舉應有自己的代表非常合理。現在的問題是民主派被「300+」代表了,但「300+」不是傳統理解的民主派。

中間派都算了,有選民問為什麼會有建制派選了進去?說來話長。「300+」吸納隊伍時篩選寬鬆,靠「界別守門人」「識別忠奸」,有些「界別守門人」因為界別問題或私怨將「深黃」的人篩走。跟泛民老政黨有密切關係的人說,某開明建制派人是泛民大黨的立法會前議員引薦的,所以雖然反佔中,也讓他入隊。最有趣的是,佔中領軍級人物根本在報名前已知悉,但選擇沉默,讓一個反佔中的人沾着傘運領袖的光環低票選上,整件事根本是泛民系統默許與應允發生的事,極度弔詭。還有人在加入「300+」時問,隊名裏可否刪去「民主」兩個字、政綱裏可否無「民主」兩個字等等。但這些人「300+」照吸納。

其他文章:港鐵縱火案 香港應更重視(文:鄭立)

建制和中間派混進泛民陣營的衝突

專業界別本身的光譜是由開明建制派到泛民,我尊重其他人的看法,「藍絲」又好,「非黃非藍」又好,「深黃」白票激進自決本土也好,對我來說問題不大,這種組成甚至可促進溝通。最大問題是在選委綑綁選舉下,建制派人借了泛民之名選上然後做了建制派的事,是名不副實。有選民跟我說:以為你們是民主派,看你們有名氣較高的泛民代表,才投了票給你們,感到很冤枉。

第二,今次的主題是「修補撕裂,團結香港」。可惜有部分中間親建制派者沒有尊重其他人。他們在別人談及政權血腥鎮壓時哈哈大笑,又怎對得住以選票帶挈你選到的泛民和曾經參與傘運的「300+」成員?大家提名意向不一,但都在「300+」的共識框架內,為什麼互相討伐?主張休養生息,自己卻不斷撕裂其他人,是哪門子玩法?

中間派與泛民的最低共識,是按規矩辦事、維護優良體制,但部分選委未能反省自身,反被溫和建制派特首候選人提醒須跟隨制度,不能隨意推翻。開會時像「愛字頭」一樣大吵大鬧,阻礙其他人發言,將未表決的事硬說成已經決定,對團結沒有幫助。急功近利、罔顧過程和方法,跟「689」無異。看來他們並不反對「689」,只是在意自己不屬於「689」的利益集團。

未來香港要推行民主,所有人都有一票,更須公民教育,這個過程正正是對部分初次參政的中間派和利益團體的教育。民主既重過程也重結果,人生來就會為利益爭鬥。尊重程序、尊重其他人,是民主必不可少的元素。民主是需要學習的。

「民主300+」是悖論

「民主300+」本身是一個悖論,有「民主」之名,但實得一半。選委選舉的時候,以「民主」之名,挾了很多選票,也令部分非民主派的人一登龍門。選委會選舉其實是小圈子選舉,跟金融界飲食界差不多,市民無票但以為自己有份,民主派支持者又以為「300+」都是民主派,傳媒大肆宣傳,甚至「專業議政」也以「民主派」自居。

市民以平時號令民主派的方法脅迫選委,但聽民意的只有親泛民的選委,「300+」中部分溫和建制派和中間派說「不需要聽市民聲音」,民意只是遮醜布,最好民調公投不要做、戴耀廷「收檔」;有些說只理會界別選民,民主派和香港市民「關佢鬼事」。「民主300+」要正名,最好叫「ABC(Anyone But CY)300+」。

貿貿然將「民主300+」與民主派聯繫,有幾個壞處。第一,民主派被「300+」代表,「300+」所接受的23條、8.31框架等會直接「過數」落民主派,民主派「食死貓」,影響之後爭取民主。「300+」正名後,名正言順捧建制派候選人,對大家都好。

第二,非民主派用了「民主派」的名義出選和做政治操作是欺騙選民和市民,並不是很多人心水清看得通,以後雙方要建構政治論述更困難。

第三,對目前為止仍是眾望所歸的曾俊華而言,被扮成民主派的「300+」加持並不是好事,影響勝算,偏偏意見領袖不停以「民主派」的民意脅迫「300+」選委。此舉導致商界反彈、中共驚恐,風吹得愈大,大衣扣得愈緊。若曾俊華輸掉,除了輸在中共手上,也輸在一眾力捧曾俊華並視「300+」為民主派的人手上。

作者是選舉委員會高等教育界選委

(原文載於201738日《明報》觀點版。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後真相年代的真相:執迷不悟是人類本性(文:黃偉豪)

其他文章:香港在民主進步之中(文:吳康民)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特首選舉 胡國興 曾俊華 林鄭月娥 民主300+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