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愁雲戰霧罩南天 鳳台枉設葡萄酒 ——台海軍演後的中美和兩岸三地形勢(文:劉銳紹) (09:00)

耳畔傳來台海軍事演練之聲,忽然記起《帝女花.樹盟》歌詞「愁雲戰霧罩南天」、「鳳台枉設葡萄酒」,正合眼前光景。第一句不用解釋,第二句乃指在兩岸關係惡化之前,香港原是兩岸「潤滑劑」;一些不為人知的溝通工作,也是在香港進行。可惜當年的葡萄美酒,如今已樽傾瀉地,白白浪費了香港這個穿針引線的求偶鳳台。

(1)中美各得其所  台灣被綁上轎

首先簡略回顧這次台海軍演後的形勢。

──美國按其設想,至少達到3個目的。第一,在國際面前製造了「中國威脅和非理性」事例,增加國際的「恐共」憂慮和「聯手制華」的本錢,且看東盟的聲明就是一例。第二,利用解放軍演練期間,盡量蒐集軍事數據,評估日後兩岸以至中美對決的系數。解放軍有見及此,也不會真的「精銳盡出」(只是壯民氣的宣傳),彼此兵不厭詐,互相刺探軍事實力而已。第三,成功促使台灣進一步依賴美國,不能動彈。

──中國大陸這邊,無論是主動或被動,也達到3個目標。第一,在咫尺之間(離台灣海岸線最近只有約16公里)實地測試了攻台策略,蒐集水文和地理等資料,再行檢討,作日後「武統」之用。第二,創造了既定事實,如越過台海中線和軍演常態化,可作長期干擾戰。第三,習近平進一步鞏固權力。

──不過在民意層面(除可控範圍外),大陸則陷於被動。有戲謔之言說:「老太婆(佩洛西)戰雲密佈下仍敢在台灣睡一晚,習近平在絕對掌控安全的香港沒有過一夜,只能說他要日理萬機,無暇留宿,老太婆百無聊賴,無事生非!」如何解讀?悉隨君便。

(2)中美早晚對決  但不會短期出現

──按此態勢發展,東西陣營進一步對壘和碰撞,以利益板塊為凝聚(含意識形態和制度)的對撼,以至中美對決,早晚都會出現。關鍵是碰撞到哪個程度?是兩敗俱傷?還是一方得勝終止惡鬥?是玉石俱焚?還是互相懂得收掣?無人能知,但眼前的樂觀因素不明顯。

──不過即使中美對決,也不會短期內出現,因雙方均未有足夠的致勝能力和準備。如果對決變成持久戰和消耗戰的話,對雙方眼前的迫切需要也毫無好處。所以美國的如意算盤是:促使兩岸關係緊張甚至出現有限度的軍事衝突,然後在全球發動針對大陸的金融戰和超限戰,或挑動中共內亂(包括政軍關係),那麼美國就可以減少代價。否則時間愈長,大陸的條件愈強,美國就愈難佔優。

中國大陸的最佳戰術則是,在保持政治和軍事張力下充實自己,但關鍵仍是忍而不發,不作冒險和急功近利,再耐性地等15至20年,待中美實力進一步拉近,徐圖後計。不過,現代政治不能忽略現代化謀略,這倒是必須內省和清醒的問題。

──談到現代化謀略,人民和人文元素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不可少。大陸在這方面的發揮(即使從權術和技巧層面看)遠不及台灣,這不單是宣傳和輿論戰,而是實在的基本和根本問題。所以不要迷信武力,即使有機會師出有名(例如反「台獨」,惟性質仍是內戰)及有能力「武統」台灣,但也要付出沉重的民族代價(與民族復興的原意背道而馳),同樣可能引火燒身。

(3)兩岸鵲橋難再架  自毁香港「潤滑劑」

──台海軍演後,香港高官齊齊表態支持,責美不是,罵台不該。此舉過去甚少出現,有建制派認為這才是正常。但反觀大陸各省市,也沒有紛紛表態;澳門亦只是一份特區政府聲明,而不是各高官逐一表忠。難道這又是內地和澳門「不正常」?

不過,我又無意貶斥香港高官,因為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外界隱隱感到背後似有一種動員、組織,或者精神感召的力量,他們不敢怠慢,才會不約而同統一表態。至於力量何來?不得而知,也毋須知道。總之,這說明香港政治文化已比內地「先進」,擔心慢了一步就落後於形勢,更落後於同路的競爭對手。但是又有多少人理會,這種泛政治化的表現將對一國兩制有何負面影響呢?

──回顧昔日香港在兩岸溝通的角色,實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馬英九以台北市長之名訪港,各方努力分別在港成立「協進會」和在台成立「策進會」(類似兩岸的「海協會」和「海基會」)。此外,還有很多後來才透露出來的接觸(包括在陳水扁年代),都是在香港進行。香港這種「潤滑劑」作用,今天已蕩然無存。北京指摘完全是台灣(尤其是民進黨)的責任,但如果冷靜思考,大陸和香港有沒有同樣雪上加霜?

──所以不宜從循環不息的怪圈中尋找「關係惡化的原點」,倒不如從這個怪圈中尋找解決問題的原點。眼前,香港毋須主動跟隨內地對台灣施壓(例如限制百多種食物進口),內地也毋須間接促使香港跟隨,破壞台港之間的貿易。即使香港已經「鳳台枉設葡萄酒」,但穩定兩地關係,必定對穩定兩岸關係有好處,更不會引致「愁雲戰霧罩南天」。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