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不撤熔斷 難有生機(文:劉進圖) (09:00)

新的行政長官產生了。據媒體報道,候任特首李家超將於日內訪京,與中央領導人商談組班事宜。外界關注焦點是,誰將出任政務司長,是選武官還是文官擔此要職?至於政策方面,當前最受關注的是防疫政策取向,尤其是斬斷香港與國際聯繫的航班熔斷機制是否廢除?

倘武官任政務司長  將被視政治壓倒行政

先說第一個問題。政界目前較多提及的政務司長人選,包括保安局長鄧炳強、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曾國衞,以及資深政務官出身、現於馬會任職的譚志源。

這幾個人各有長處短處,但從官場背景和經驗來看,主要區別在於鄧炳強和曾國衞長期擔任紀律部隊工作,近年才出任政策局長,而且政策範疇局限於保安或政制,欠缺經濟與民生施政上的歷練,若擔任政務司長,須統籌各大民生領域的政策局,難免予人經驗不足、外行領導內行的印象;加上特首本身就是保安經驗為主,輔助他的特區第二把手若也是同一背景,視野和經驗恐怕太集中於安全事務,未能配合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商業大都會的定位需求。

相較之下,像譚志源或類似的、擁有較豐富經濟與民生施政經驗的文官,會是較適合的政務司長,可以與武官出身的特首互補長短,或可達至文武兼備。

以上說的道理,其實並不複雜。假如北京不接受這套按才錄用的邏輯,堅持選一名武官擔任政務司長,那麼外界就只能解讀為,政治考慮壓倒行政需要。所謂政治考慮,在政府內部而言,「武進文退」將被看為大勢所趨,紀律部隊出身人員,將成為主導特區政壇的派系;過去可分享決策權力的政務官和專業官僚,將會靠邊站,淪為純粹執行人員。

至於對外方面,香港市民和國際社會將會認定,新一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就是緊跟中央的外交政策,與美國為首的西方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包括運用《港區國安法》的各種特殊權力,嚴密監控西方人員與媒體在香港的活動,香港將快速向內地靠攏而逐漸遠離國際。這些政治考慮,其實在擢升李家超當特首的決定裏,已經有所反映;假如再委武官當政務司長,就會成為牢不可破的定見。

接着說第二個問題,其實與第一個也有相似之處。現行的航班熔斷機制是繼續維持,或者逐步放寬、最終取消,本質上是一個防疫問題,應該從衛生專業的角度來考慮。這方面香港的專家意見頗為清晰,大多數認為應予放寬,甚至盡快取消,因為絕大部分市民已接種了最少兩針疫苗,航空旅客在登機前和抵港後,都有嚴格的檢疫要求,而且可按疫情升降調節。

其他國際大都會正積極恢復航班來往,推動旅遊和商務復蘇,香港若再堅持熔斷,在防疫上好處甚少,但經濟與民生上付的代價甚大,而且會迅速削弱香港的國際地位。

若堅持熔斷  外界會認定為政治不顧現實

以上說的道理,其實並不複雜,各位專家的意見和論據,連日來媒體上都有大量報道。假如北京不接受這套以成本效益作專業決策的邏輯,堅持香港要維持運作成本高昂的熔斷機制,令各大航空公司不敢恢復往來香港的航班,偌大的赤鱲角機場,每天只有幾十架飛機升降,同時又以香港尚未「清零」為由,不允許香港與內地免隔離通關,那外界就只能解讀為,熔斷是政治考慮壓倒實際需要,是為了突顯香港防疫機制須緊跟內地,長期以閉關鎖境的極端方式,防止病毒輸入,在內地未予放寬前,香港不能擅自放寬,香港必須積極達至清零,先搞好與內地通關安排,然後才處理與國際的關係。

這套唯求政治正確的考慮,其實在之前建制派大力推動全民強檢時,已經有所反映。假如新特首堅持熔斷機制,外界就會認定,為政治需要可不顧現實,將成為新一屆政府施政取向的指導方針。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