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BBC失財源 公共廣播前路堪憂(文:陳帆川) (09:00)

香港新聞寒冬之際,英國廣播公司(BBC)也傳來財源面臨中斷的消息。BBC的公共廣播模式及其建立的公信力,舉世知名。連這家百年老店也面臨困境,公共廣播是否已經不合時宜?

約翰遜政府決定凍結向國民徵收的電視牌照費兩年,並在2027年將之全面取消。目前該徵費所得,佔BBC營運資金的四分之三;而其他尚在討論的替代方案,包括向互聯網用戶徵稅、由政府直接資助、增加廣告收入、推行訂閱制等,皆困難重重。

此際,英國通脹率高達5.4%(2021年12月數據),即使在牌照費凍結的兩年,BBC也難逃大削節目和人手的命運,將節目重播又重播。而在廢除牌照費後,每年開支高達數百億港元、幾乎沒有經過市場洗禮的BBC可如何支撐下去,難言樂觀。

BBC不是唯一一家被嫌棄的公共廣播機構,在日本強徵收視費的NHK(日本放送協會),也成為眾矢之的,有民眾甚至要求SONY推出一台接收不了NHK的電視機,以逃避繳費,理由相若——互聯網應有盡有,為何我們仍非得要付錢看你的傳統頻道?

公共廣播的一大賣點,是新聞,因為它們不受金主擺佈,能不偏不倚地報道事實、監察權貴。不過,哪怕名氣大如BBC,今時今日亦被質疑是「偽中立」。即使在香港,認為BBC是「黃」、「藍」,甚至「紅」的人,皆大有人在:它報道香港示威時,是黃;報道示威很暴力時,是藍;報道習近平的影響力時,是紅。公眾習慣揪着一兩篇不合心意的報道,去判斷一間媒體的政治立場。這在香港、英國乃至全世界都一樣。

當公共廣播失效 有些報道永消失

然而,媒體在支持還是反對特朗普、在倡議還是質疑疫苗之外,還有更強大的功能,就是揭露真相。BBC在財力上相對充足,又用不着向訂閱者和金主投其所好的情况下,持續發布舉足輕重的報道,包括年前的一連串有關新疆人權問題的報道,影響力持續至今。上個月,即使緬甸局勢不再受世人關注,BBC還是偵查揭露了緬甸軍隊虐殺數十人,當中部分人甚至遭到肢解。

公共廣播的公信力,在這個兩極化的世代,理應更有價值,而像BBC這樣的巨擘,價值更覆蓋全球。當公共廣播失效,有些報道便會永遠從市場上消失,你說不是嗎?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